陕西人与西凤酒

2016 年3月20日第9期        作者:连忠照        2016-12-21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自幼便对“关中驴,秦川牛,传统名产西凤酒……”的民谚耳熟能详。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家乡的黄土塬上,自古以来,生活就是艰苦的。生长在这里的人民,背负着苍天和太阳,用他们强健的体魄,去抗争天地和命运。心中的那份苦痛,层层积累,压迫得他们直不起腰来,却又无从发泄,只有在亲朋相聚时刻,他们才有机会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愁闷。

那时,很多乡村都有烧酒作坊,酿造的,都是烈性的“烧刀子”。但人们最喜欢的还是西凤酒,那种绿色的玻璃瓶装55度的西凤大曲。它醇香浓厚,劲头大,就如秦人坦率正直而又刚强的性子那般热烈,又恰似秦人绵绵不绝的大爱一样余味悠长。在那物资紧缺的年代,只有那些家中有人在城里工作的人家,才能用它招待客人。所以那时西凤酒还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若是办婚丧大事,有门路的主人便会提前到酒厂买回一坛西凤酒,用黄泥封好,放在阴凉之处保存,等到过事那天再拿出来,拍开泥封,满院都会飘漾起西凤酒那种独特的醇香。

那时的秦人,性格豪放粗犷,争强好胜,什么都不肯输于别人,更不甘于低头。他们又是为人热情的,过路的人偶尔上门讨一碗水,他们必请到屋内,恭恭敬敬地端茶敬烟,视如贵客。就连那些讨饭的老人,他们也会以礼相待。

在喝酒的时候,他们更是讲究礼仪的,招待贵客的酒席摆的是十三花宴,吃的是细若柔丝的浇汤面。主家敬酒,先从首席敬起,用的是核桃大的白瓷小酒盅,酒盅必须举到齐眉,双手恭恭敬敬地奉上,客人接过酒盅,必须一饮而尽,方显真诚。

酒,是最能助人兴致,也是沟通心灵的媒介。原本不相识的人,一阵推杯换盏之后,便亲如兄弟,原本相互有过节的人,几巡酒喝下来,心里的疙瘩都消解了,化干戈为玉帛。

记得,以前曾读到一个跟酒有关的故事,说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去岐山狩猎,不料宿营的时候,却丢失了一匹宝马。等士兵找到的时候,马已经被一群山里人给杀掉了,正在火上烧烤。军士大怒,欲杀死这些山里人,秦穆公却说:“哪能因为一个畜生而伤害人命呢?他们要不是太饿了,就不会杀马了。”他还让手下人把自己带的秦酒送给这些山里人,说是只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秦穆公这份豪爽让这些山野百姓念念不忘。后来,秦穆公出兵伐晋,首战失利,被晋兵包围起来,眼看他要落入敌人之手,这些赤诚的山里人,便奋不顾身手挥利刃杀入重围,不但救了秦穆公的命,还扭转了战局,让晋公做了俘虏。

秦人爱喝酒,喝多了就醉,这一刻,他们变成一个孩子,往日生活中的那些痛苦和烦恼都涌上心头,于是捶着胸脯号啕大哭,发泄够了,就呼呼大睡。等一觉醒来,便什么都忘记了,心里也轻松不少。所以,那时喝酒,成了人们释放自己心中痛苦的机会,这是他们唯一在别人面前,袒露自己内心脆弱之处的时候。

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西凤酒也发展出不同的类型,价格从高中低档次分布,酒的度数也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的需要,基本满足了各类顾客的需求。就连包装,既有大红瓷瓶,也有蓝色、青花瓷、玻璃瓶等多种,形状各不相同,摆在一起,犹如美丽的瓷器展,让人目不暇接。尤其在婚宴上,大红瓷瓶装的西凤酒,不但上档次,而且显得吉庆,成了人们的新宠。当然人们喝酒也变得文雅起来,划拳猜令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声调却低了很多,不少人还在酒宴上吟风弄月,让酒宴多了一份诗意,这真是让人高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