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第三年,名酒企业动作主要有四个:第一是稳住高档产品的价格;第二是推出中档产品;第三是调整渠道成员;第四是增加营销团队人员的数量。
这当然是合乎逻辑的选择。根据以往的经验,稳住高档产品价格,就是稳住品牌形象;推出中档产品,就是尝试对接主流消费;调整渠道成员,就是整肃渠道秩序;增加营销团队,就是提升渠道的管控能力。
从某种程度而言,高端格局已基本定盘,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充满变数、同时也让各方充满希望的,是名酒企业的各种中档产品——既有名酒的背书,又有亲民的价格,看上去是不错的选择,但让人担心的地方正在于此。
在我看来,名酒们增加营销团队人员的动作,与其探索中档市场关系密切。2000年以来,白酒市场快速发展,名酒们赚得盆满钵满,在营销组织方面其实是没有下多少功夫的。相比较而言,江苏、安徽的白酒企业,在这方面行动较早,其效能在几年之后都显现出来,在中档市场形成集中爆发。这引起了名酒、特别是川黔名酒们的重视。然而,与苏皖酒企主力品牌相比,川黔名酒们的中档品牌优势并不突出。如果放到市场上去PK,一个销售多年,一个背靠大树,称得上旗鼓相当,而在营销组织建设上那六七年的时间差距,短时间内是弥补不了的。这就是名酒中档产品面对的市场壁垒。
时间是最硬的成本,在市场竞争上,一步落后则步步落后,除非对手犯错误。在高价即高品牌形象的时代,即使是天赋异禀的茅台,也需要花费十二年时间,才能反超五粮液,获得竞争的制高点。在中档市场的竞争中,提前数年发展营销组织的苏皖酒企,可能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营销组织的优势。你建组织的时候,我的运营早已操练纯熟;你运转熟练了,我的组织和资源又已升级了。
有没有办法弥补时间差距,是各家中档产品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营销组织的构建,本质是为了管理和服务终端,而终端的价值,在于聚合和服务消费者。从这个角度讲,远有农夫山泉,近有小米手机,给了我们启示。面对网络庞大的竞争对手,农夫山泉双管齐下,品牌和网络建设齐头并进,终成霸主;而小米手机更是以全程参与式的体验,借助互联网直接沟通消费者,以电商为主要服务手段,赢来高速成长。他们的秘密就在于品牌,用不可替代性来消除渠道差距,消除营销团队的差距。
不可替代的品牌,是跨越时间差距的武器。这可能是影响中档白酒格局中最大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