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Luc Pouteau 's Philosophy of Choosing Wine让 路克的选酒哲学

2016年1月16日 第02期        作者:文/记者 蔡梦藜 编/袁剑梅        2016-12-21       

让·路克·波多(Jean-Luc Pouteau),侍酒师出身,他在法国的餐厅里从事了几十年的侍酒工作,并曾为总统侍酒。

1976年,他被评为法国最佳侍酒师。

1983年,在举办的首届全球最佳侍酒师比赛中获得冠军。

而在最近两年,这位大师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中国葡萄酒行业内的各种活动上。据悉,让·路克与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合作,为该公司在法国把关选择了6款风格各异的葡萄酒产品,命名为“品酒大师系列”,并担任其代言人。

让记者惊叹的是,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可以如此卖力地为自己的服务企业屡次搭乘飞机来到这个与法国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国度奔波,却仍然给人以精神抖擞、步伐矫健的形象——其精神面貌,丝毫不像70多岁的年纪。

日前,卡斯特在江苏溧阳举办的推广活动上,记者也有机会与这位大师“亲密接触”。从这位长达几十年的技术派从业者那里,听他对葡萄酒以及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经验之谈。


选酒哲学:打造草根明星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我们知道,您曾长时间在爱丽舍宫旁边的餐厅任侍酒师。能具体聊聊这其中的故事吗?

让·路克:在做侍酒师时,我不仅仅拘泥于餐厅。每隔15天,我会去不同的葡萄酒产区,在那里我喜欢发现一些很小的不为人知的酒庄。这使我能介绍给客人一些价廉物美的葡萄酒,即便我的酒窖里有着相当多的法国名酒。但当我那些物美价廉的葡萄酒给客人带来惊喜,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很高兴。

在我从业期间,有一个小插曲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我曾在酒单上标了几款西班牙葡萄酒,但是谁都不想喝它们,因为它们的出身并不够尊贵。某次有位信任我的顾客,他将挑选酒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为他奉上了一瓶西班牙加泰罗尼亚(Catalunya)的葡萄酒,但我并没有给他看原装瓶身。然后当顾客对酒的质量十分满意时——也就是直到瓶子里酒喝完的时候,我将酒瓶上的标签给他看。那位顾客十分惊讶,尤其当他看到账单的时候,更是惊喜不已,因为这款酒的价格非常便宜!

当他第二次带着朋友来餐厅的时候,他跟我说:“侍酒师先生,请给我上次您让我品尝过的那款酒吧!”他也想要用同样的方式让他的朋友惊艳一把!

除了干红葡萄酒,我也会去挑选一些干邑。除了挑选那些名声赫赫的世界知名品牌(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拿破仑等等),我也会挑选许多不同品牌、各种风格的干邑。我会向客人建议一次品尝多款干邑(20毫升每款),而不是只试一种(60毫升)。这让他们可以发掘出产自大香槟区、小香槟区,以及优等植林产区的酒的差异所在。令我高兴的是,客人们对这种安排也感到很满意。


推出“品酒大师系列”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不知您以前有直接从事过葡萄酒市场与销售工作吗?

让·路克: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在一家葡萄酒出口公司工作过,当时这家公司的老板还曾想过把葡萄酒卖到中国来,我也有为他做过一些规划。遗憾的是,当时并未长期在这家公司工作。这可以算作我第一次与中国接触。

此后,我就一直在多家餐厅从事侍酒师工作,为食客推介不同的酒款。直到现在与上海卡斯特合作,为他们销往中国的葡萄酒做品质的监督与鉴定。我这才开始全方位与中国市场接触。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我们发现近两年您经常来到中国,并帮助卡斯特做一些推广工作。您已经70多岁了,还这么努力地飞来飞去,为品酒大师而努力工作,您喜欢品酒大师为您带来怎样的回报呢?

让·路克:葡萄酒这个行业非常奇特和美妙。事实上,我在这个行业涉及了许多领域,包括种植方面。我也是很多著名酒庄的形象代表,是酒庄产品品质的鉴定者。这个行业每天都带给我惊喜和快乐,我每天与不同的人交流,一起喝酒,并通过这杯酒,去认识和了解各国截然不同的文化。这种过程让我感到非常享受。

在我们法国,葡萄酒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葡萄酒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料,它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所以做这个行业,我会非常的荣幸,我也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用自己所有的精力来推广葡萄酒与它的文化。当下的中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因此,我会非常愿意把高质量的葡萄酒带到中国来,让这里的从业者和消费者去认识、感知它。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您来过中国许多次了,您也亲自为中国的消费者挑选出了“品酒大师系列”的葡萄酒,您觉得您所挑选并认可的葡萄酒,有哪些方面比较适合中国的消费习惯与饮用习惯?

让·路克:法国那些名庄酒,我们可以在中国任何地方轻易地找到。中国消费者对法国名庄酒的追求已经非常火热了,许多葡萄酒爱好者也很熟悉这些名庄酒。

但是,这些酒往往都非常的昂贵,作为一般的消费者而言,其实很难去长时间、持续地接触它们和享受它们。因此,我一直致力于把品质非常高、价格又十分亲民的葡萄酒推荐出来,让一般的消费者,普通的老百姓可以更好地去享受法国葡萄酒。


中国应有独特的餐酒搭配方式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您刚才提到了中国的菜肴,请问您对中餐的了解是否非常的多?我们知道,中餐跟法国菜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整个餐饮文化都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中国人吃中餐配葡萄酒,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让·路克: 我是侍酒师,以前也曾做过厨师。我当然对中国菜肴也有一定认识。

我赞同你的说法,中餐和法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欧洲,我们吃饭是一道一道的上菜,先是开胃酒,然后有头盘;中间有主食,以肉为主;之后还有甜品。这样的吃法,每一道菜的食材相对单一,你吃牛肉时,就是以牛肉为主、吃蔬菜只有蔬菜、吃鱼肉时就完全以鱼肉为主……食材都相互独立。因此,我们选酒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进行搭配。但吃中餐的话,你也知道,所有菜都是一同上桌。我们吃中餐可以同时吃到猪肉、牛肉、鱼、虾、蔬菜、甜点,甚至小笼包等小吃。我认为这是两种餐饮文化中最大的不同之处。


因此我觉得,中国人的餐食与葡萄酒结合,更适合一起开掉不同的酒,跟这些菜一并放在桌上,每一款酒与不同的食材进行搭配,任顾客选择。以这种方式让中国人去接触餐酒搭配,会更容易在中国市场让这里的消费者了解并喜欢上葡萄酒,也更容易实现市场推广。

我为中国消费者选出的五款酒,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我认为它们可以非常好的跟中国的菜肴进行搭配。


选酒标准:口感、价位、价值、产能综合考虑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那您为中国消费者选酒时的标准是什么?

让·路克:目前这几款销往中国的酒,是从400款之中选出来的。产区包括罗纳河谷、朗格多克、圣埃米利永、梅多克等等。朗格多克的酒口感辛辣,香气浓郁,刚好与中国菜比较咸的特点相互磨合。而来自圣埃米利永的酒,很适合与红烧禽类,或者猪肉搭配。而这款来自梅多克的酒,我也是走访了当地好几家酒庄,从几十款酒种挑选出来的。有一些生产出来不符合品质的酒,我们情愿立即销毁掉。

谈到标准,以这款法国南部的酒为例,除了考虑其口感是否适合与中餐搭配、性价比是否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我还会考虑其产量是否够稳定。毕竟,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还是一个消费量较大的葡萄酒市场,而这一款酒我是将它定位为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产品。因此你的产能必须要能够满足我们一年的出口量,我才愿意与你合作。

法国有10个葡萄酒产区,选择南法产区的酒,最大原因还是其性价比。而选择波尔多产区,则是由于波尔多在中国为人们所熟知,拥有优良的品牌价值。现在,有许多中国游客到法国去旅游,随着对法国葡萄酒的熟知,愈来愈多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解波尔多以外的葡萄酒产区,所以我未来还希望能够有机会将法国其他产区——比如卢瓦尔河、勃艮第的好酒带到中国来。

《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可以看出,通过为中国消费者选酒,让·路克先生已经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中国的市场有了十分全面的了解。不知在未来,在与卡斯特的合作上,您有没有一些全新的规划?

让·路克:首先,我希望我们合作的产品,销量会越来越多,市场会越来越好。因为中国人现在对葡萄酒的养生功能愈来愈认同,许多年轻人也从主观意义上愈来愈喜爱饮用葡萄酒。我认为这个市场未来会因此而更加地好,我也希望如此。

我非常荣幸可以为中国消费者选酒。未来,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消费者,运用我几十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特长与经验,为中国消费者讲解葡萄酒,讲解餐酒搭配中各种有趣的事。

记者手记

事实上,本次访谈是记者第一次亲见让·路克,但他的选品哲学,此前也曾从其他渠道有所了解。对于葡萄酒的优劣,让·路克并未过多地用华丽的辞藻去评判,他的评判标准在酒与人的结合——“作为一款优秀的葡萄酒,它必须让人心情愉悦。否则,它只是‘泡在橡木桶里的药水’。”我想这可能跟他长年从事侍酒工作,与人打交道有极大关系。而在此次采访中,他这种深入浅出的哲学,也无不在他的各种观点中显现。这样的哲学,无疑比任何高高在上、夸夸其谈的观点,都更容易让中国这个葡萄酒初级市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