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不缺概念,缺的是价值

2016年12月23日第39期        作者:重构理论创始人、观峰智业集团董事长 杨永华        2017-01-03       

健康是整体消费的主流。业界流行一句类似调侃的话:药品拼命把产品做得像食品。如,江中健胃消食片。而食品拼命做得像药品,如“祛火类”的加多宝、王老吉。

我们的食品消费,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营养美味,食品消费的终极需求是健康美味,《舌尖上的中国》火爆也是符合了这个趋势。

目前看,绝大多数食企明白了健康需求是最大的需求,但是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食品是健康”。

我们近两年的消费需求专题研究结论是:药食同源是健康食品的基本标志,也是消费者需求的“痛点”。

而现实中,不缺乏“健康概念型的产品”,缺乏的是“真实交付”的“药食同源”的产品,能让消费者信服的“价值型”产品。

我们的食企必须明白,食品的消费者关注了以下三点:

一是生产日期。关注生产日期是关注产品的“新鲜度”,吃“鲜”就是吃健康。因此类似于罐头、八宝粥这类产品不再受消费者推崇。而欢乐家、特种兵这种“生榨”椰子汁非常受欢迎,才迅速崛起。

二是配料表。消费者不仅明白了“山梨酸钾”是防腐剂,消费者极其讨厌很多看似是化工合成的“添加剂”。消费者认为,无添加的才是健康的。

三是健康原理。我们的食企必须明白,过去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认知大于事实,现在是信息对称且高度透明,消费者可以在3分钟之内把一个产品的价值与健康价值完全搞清楚。也就是说,认知大于事实的时代结束,事实就是事实的时代到来。

食企如何通过“药食同源”重构战略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呢?

一是产品开发要与消费认知一致,不要虚构概念把产品做成“大力丸”。我们的健康食材非常丰富,诸如核桃,六个核桃在2015年就突破了150亿,2016年还保持了快速增长。相比核桃,我们的红枣、山楂、山药、枸杞、刺梨、肉苁蓉、怀菊花等等至少2000多种健康食材,每种食材做成食品、饮品都超过百亿的市场容量。

我们不缺少健康食材,缺少的是能够让消费者认同的“买点”。这一点是企业的短板,因为我们的企业总是习惯了“王婆式”的“卖点”推销,忽视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心智认知”。

二是加工工艺需要提高,以确保产品原生态下的原汁原味,以满足健康消费的“鲜需求”,“100%需求”。但是我们在和很多食企沟通产品开发的时候强调要保持鲜和无添加,很多食企的技术研发人员会拿出现实工艺和技术无法做到的理由。我们总是说,做到了产品就有“比较竞争优势”,这些人的答案,大家都这么干,我们也没有办法突破。

我们曾5次被山药饮品企业邀请,讨论完之后,我们就主动放弃了。因为我们认为,山药只有“生榨”或者“鲜榨”才有出路,现在的山药粉类的饮品之所以没有规模企业,主要是消费者无法通过产品配料表和口感方面“感知”产品的原汁原味原生态。

我们曾数次被红枣类、山楂类、枸杞类的饮品企业邀请,我们固执的“原汁原味原生态”观念也让企业非常难堪,我们最终也以“对不起”而告辞。

现在,我们仍然固执地认为:产品为王的时代,食企产品重构的战略是“药食同源”。如果不认同,请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研究顾客需求,让消费者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