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醇酒

2016 年3月20日第9期        作者:潘隽超        2016-12-21       

我的家乡在南方一个沿海的小城镇,这里盛产杨梅酒,是用新鲜的杨梅酿制而成的。我家里厨房柜子里珍藏了一瓶,我爸嫌度数太低,且在家喝酒没有气氛,所以从来不喝;妈妈没有浅酌的习惯;加上家里少有来客。因此,那瓶杨梅酒几乎无人问津。

记得一天中午,我见家人熟睡。积蓄已久的好奇心终于化作了“偷食禁果”的勇气。我偷偷进了厨房,小心翼翼取出那瓶酒,倒出一小碗。浓郁的杨梅香气迎面扑来,我考虑良久,终于闭上眼,屏着气,一饮而尽。随即意识到,我错了!那阵喉咙的火烧似的痛至今难忘。我忍着极强的刺激,跑到洗手池将酒吐掉,用毛巾捂着嘴咳了半天,深怕家人醒来怪罪于我。幸运的是,他们仍然酣睡未醒。那次,喝了十几杯白开水的我才渐渐恢复了我原有的音色。

经历这场浅尝辄止的“风波”,我对于酒的态度从原来的“敬而远之”转化为“恨而远之”。

后来,我上了北方的大学,同学会、老乡会多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深深体会到,即使你不愿面对延续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你也不得不在繁多的聚会里去面对它,何况自己是个“大老爷们”!一味的“婉拒不喝”只能增加同学对你的疏远,甚至蔑视。

我在第一回破了“禁酒令”,喝白酒时,一连喝了三杯。可想而知,一个不懂得酒的“后劲”的南方“小鲜肉”最后的惨相。我只记得自己晕晕乎乎,走路有如腾云驾雾一般,直到“失忆”地闭上了眼……

寒假回家,妈妈的朋友请客,我跟着去。宴席期间,叔叔们争相给我敬酒,我无所畏惧,妈妈却一直帮我婉言拒绝——在她眼中,我不曾喝过一滴酒。而我让她失望了,我认为这是一种锻炼,我没有拒绝。那个晚上,我喝了4杯葡萄酒。耳旁只听见妈一味地说,不能再喝了。她从没看我喝这么多,吓呆了!

老实说,在两年大学的聚餐中,我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曾经令我望而生却的饮料。妈妈的关心我切身感受到了,但她的确多虑了。

过了几天,爸爸突然说要和我对饮家里的杨梅酒。我很惊讶。他从来没呷过一口家里的家乡酒,这次竟突然做出这个决定。我感觉有点蹊跷,但我没有拒绝。

就这样,饭后父子俩斟酒互敬,畅快同饮。七八杯酒下肚,一阵火辣。我还幻想能把他给比下去。也不知后来如何,一觉醒来在床上了。

爸爸走进来对我说:“我们家乡酒浓度不是很高,你只喝了15杯就不行了。大概换算成葡萄酒,你的界限是10杯,白酒不超过5杯。”他丢下一句,“小子,记住了,今后酒别混着喝。还有,你还需要磨练!现在不练,说不定今后吃亏的就是你!”走出了房间。

带着杨梅的余香,我到厨房,发现原来无人问津的杨梅酒已经所剩无几了。

如今在北方,嘴馋的时候我也会想起家乡的杨梅酒。想起家乡的人以及家人的爱。一种比酒还醇,身在其中令人沉醉的挥之不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