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刘伶醉的不解之缘

2016 年3月20日第9期        作者:贾红兵        2016-12-21       

谈到家乡酒,就不得不提我和刘伶醉的不解之缘。

刘伶醉是我的家乡古城保定北20公里处的徐水县特产的一个名酒,厚重浓香不上头,清透绵延难释杯,是所有保定人都认可的家乡酒。记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保定《荷花淀》杂志发表处女作后,用他的第一笔稿费买了一瓶刘伶醉和两只马家老鸡与他的战友们一醉方休。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徐水县邮电局工作了3年,我当时年轻气盛,经常爱和同事们到外面小饭店去喝几杯,每每喝的都是那个刘伶醉,而且我喝遍全局无对手。一次局里几大高手合伙算计我,他们轮番上阵和我对撅小口杯,那次我终于吐了,虽然吐了但是这刘伶醉不上头,我三吐三喝始终没趴下,其他人都挂了,结果那次拼酒后我得了一个绰号:不上头。

第一次去未来岳父家吃饭,由于极度胆怯便偷偷提前喝了半斤刘伶醉壮胆。在中午的餐桌上,未来的岳父居然也拿出刘伶醉款待我,这真是“酒逢岳父千杯少”呀,据媳妇后来说,岳父喝醉了后睡到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说:“这小子好酒量,不错!”以至于后来媳妇总是说是刘伶醉叫我娶到了她这个大美女。

人到中年,我已经不喝“大酒”了,更多的是细致地品,并爱以一种文人学者的身份去研究地方酒——刘伶醉。可谓是:酒不上头,诗却上心。

刘伶醉酒源于魏晋时期,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古窖池也连续使用近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刘伶醉酒这一中国白酒发展史上的奇葩,必将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刘伶醉酒的故事流传至今。刘伶,字伯伦,安徽宿县人士,晋朝的“竹林七贤”之一。由于他不满晋朝统治者的专权横暴,千里迢迢来到河北省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饮后倍加赞赏。据《徐水县碑志》载,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刘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后人还为他建立了《酒德亭》。

刘伶,其酒量、酒德、酒疯堪称一绝,人送绰号“天下第一酒鬼”、“饮坛北斗。”

王绩:“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

叶梦得:“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

《晋书》本传记载说,刘伶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锸(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去年仲夏天我陪同保定酒器协会一行人再访徐水张华村拜谒刘伶墓,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七律:

炎天寻古醉张华,村外荒茔鸣树鸦。

捧瓮承槽眠僻壤,衔怀漱酒饮天涯。

竹林文骨残碑句,晋月诗魂满目沙。

难忘鹿车醪上叹,那锸埋处几黄花。

(注: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既死便埋我。”)

家乡酒、故乡情,我的刘伶醉,我的“不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