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行业热点从炙手可热的线上电商销售,在遭遇“引流”难的问题之后,逐步加快了向线下实体店转向的速度。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酒业O2O,必须是“线上+线下”这样才玩得动!然而,开实体店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笔者亲历了国内知名进口红酒运营大商——沿海企业母公司香港万众集团挥师酒类零售连锁开店到关店的过程,从看好酒类电商和连锁到最后的败走麦城,这一典型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商业启示?
30亿级大企业进军酒类连锁
沿海企业是国际知名品牌卡士先生(因商业因素,这里使用化名)的全国运营商。当时,恰逢天时、地利、人和,中国进口红酒市场井喷式爆发,卡士先生作为进口红酒中的“领涨股”,市场份额连拉涨停,沿海企业抓住这一黄金窗口期,销售额在3年内接近亿元级别,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随后几年,进口红酒市场犹如“4万亿”后的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滞涨。作为沿海企业的母公司,香港万众集团家大业大,涉及进出口、地产、旅游等多个行业,年产值30亿以上。按照酒业公司老总自己的说法,酒业1个亿的销量在集团中是最小的。但集团大老板看好酒类市场的广阔前景,经了解电商和酒类终端连锁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加上广东人的务实,因此,对电商前期巨大的烧钱引流以及遥遥无期的亏损充满疑虑,决定先从较容易看到效果的酒类专卖店入手,于是“酒满仓”项目应运而生。
规划与执行的差异,死在这六步
一、开店: 1家还是10家?
“酒满仓”项目,实际就是酒类连锁终端自营及加盟。前期由公司投资开自营店,形成模式后吸引社会资金加盟,最后发展成酒类零售的“7—11”或者“沃尔玛”。
经过前期调研、规划、论证,公司很快确定出“立足深圳—辐射广东—走向全国”的500家“酒满仓”专卖店拓展计划,全国扩张3年完成。计划首先在深圳开出50家店,在广东开出100家店,让“酒满仓”成为当地知名酒类连锁机构,最后在全国形成500家店的规模。
开一家酒类连锁终端前期投入有多大,投入产出比如何?多长时间可以盈利?这关系到酒类连锁终端前期资本投入、盈利时间,以及社会投资回报率等问题。在经过一番调研后,对这几方面做出了一个初步规划。
按上述测算,酒满仓项目加盟商投入约104万,第一年单店销量大概在120万,净利润率为20%,利润约31万。从投入产出比上看,30%多的净收益对社会资本还是具备较大的吸引力的。
根据开店规划,酒满仓项目需要先期在深圳开出20家直营店,用于打造模式、培育团队、优化供应链。但前期即使只开10家,每家店投入100万(其中含店面租赁顶手费,这是必须先拿出去的,按照当时的行情每家店在20—30万),公司也需要一下投入1000万,老板对这个项目虽然看好,但是开店毕竟不像做贸易,每做一单利润都可以算出来,万一前期投下去市场不见反响怎么办?多次商讨后决定:先不开10家店,开一家店试探市场反应。
从10家店到1家店,酒满仓项目还未开始就来了个大调整,这一次调整,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选址:
控价第一还是口岸第一
按照最初的规划,“酒满仓”成败的关键在于单店运营、资金投入以及扩张后的供应链优化。实际操作中,以前认为很简单的店铺选址和费用控制首先成为拦路虎。
由于店铺口岸和租金直接关系到酒类连锁终端开业后的生意,团队在开店前经过详细研究,筛选出找铺7大要求。
依据7大标准,我们在深圳进行了密集排查寻找,遗憾的是能同时符合上述7项的店铺真是“一铺难求”。最常见的问题是:要么店铺位置口岸不好,要么口岸好的店铺租金过高,要么面积太小不适合开店,要么店面过大费用太高;要么店面有产权隐患……考虑到消费者对酒类属于低频购买,店铺费用在经营费用中属于最大的成本,控制不好,单店盈利就难上加难。四处寻觅,前期一大半时间都花在找店铺上。
踏破铁鞋,在南山区找到一家相对符合条件的店铺。该店位于深圳著名的南山区步行街附近,面积65平方米,二楼还有个搭层,两层面积达到130平方米。周边环境、商业配套基本都符合要求。不太满意的是每平方米租金达到400元,大大超出标准,另一个不太满意之处就是周边有3家进口红酒专卖店,经考察生意都不是太好,鉴于铺面太难找,最后还是交顶手费签约装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找店的市场调查中,对店铺周边人气、人流量等应该做尽量详细调查。南山店上一个老板是卖保健品的,签约前我们也以普通顾客身份到店内“踩点”,并在附近观察了解人流量。原老板告诉我们该店保健品每天有10来个客户,2000元左右销售,而且都是周边写字楼的一些客户购买的,后来在开店实际经营葡萄酒中发现,该店虽然也在商业区,但人流量远低于预期,上一个老板每天10来个客户,2000元的销售,要么就是团购老客户购买的,要么就是有所夸大。
南山店由于面积和租金都超出了预期,房租65平方×400元/平方米=26000元,人员工资12000元,合计38000元。按照葡萄酒平均50%的利润,销量要达到70000—80000以上才能基本持平,还不算其他费用,对运营和盈利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结这一阶段工作,尽管笔者及团队都从事过多年酒类品牌策划和经销,但是对酒类终端连锁店铺的寻找、把握以及费用控制的高要求仍然认识不到位,实际上做任何行业的零售,选店和控价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往往成为单店前期能否盈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商业模式:
团购向左,零售向右
按照行业经验,开酒行就是要靠团购支撑,开酒行不依靠政务、商务团购,前期很难生存。当然,规模化以后另当别论。万众集团和沿海企业在当地经营多年,人脉资源丰富,初期以团购支撑业务拓展顺理成章。然而大老板的意思是:如果开专卖店还是靠老人脉卖酒,就和做商贸公司没有太大区别。只有依靠零售把店铺经营起来,并找到盈利之道,才能为今后快速复制扩张找到一条路子。
于是酒满仓定位以零售经营为主,南山店进行了货品配置和价格、毛利设置。沿海企业主营的卡士先生系列有200多个SKU,卡士先生自然成为店面最多的产品,占比达到80%以上,鉴于卡士先生整体价格偏高,又自采了5款低价澳洲、法国红酒用于特价促销。公司无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畅销白酒一手资源,就在其他经销商处调了少量茅台、五粮液以及人头马、轩尼斯等烈性洋酒,因为是调货产品,白酒和洋酒价格相对较高,竞争力不强。在毛利设置上,卡士先生作为半流通产品,不能扰乱市场价格,零售价格参照商超同类产品,毛利率达到50%—100%,茅台、五粮液毛利率为5%—10%,洋酒毛利率为10%。
自采的两款澳洲半甜型红酒用于特价促销,采购价23元,零售价49元,长期开展“买二送一”98元得3瓶活动,毛利率29.6%。另两款采购自法国的餐酒进价18元,零售33元,开展“买二送一”66元得3瓶,毛利率22.2%。
实际运营中感觉,沿海企业虽然有多达200个以上SKU的进口红酒产品,年销售将近1个亿,但是开专卖店做零售和做传统分销批发差别很大,酒满仓定位于一家零售酒类连锁,供应链严重缺乏“零售基因”。
首先:品类不齐。酒满仓红酒、白酒、洋酒产品严重不均衡。进口红酒品类占比达到80%以上,在进口红酒中卡士先生占比又达到80%以上。虽然深圳的进口红酒渗透率很高,但是份额在整个酒类消费中也仅占到20%—30%,进口红酒中的几个畅销品类如拉菲DBR产品、杰卡斯、黄尾袋鼠系列酒满仓都没有优势,店铺零售主要依靠卡士先生支撑,缺乏畅销产品带动,销售一直不旺。
其次:酒种缺位。由于缺乏老名酒运营经验,酒满仓缺乏白酒品类特别是茅台、五粮液这种标杆流通产品,使得零售缺乏“人气产品”。尽管茅台、五粮液利润只有5%—10%,但是能带来大量人气,客户在店铺买不到有竞争力的茅台、五粮液,一大部分商务、政务及高端消费客户开始流失,间接也影响了其他产品的销售。
第三:价位偏高。从价格上分析,中低价产品占比较低,酒类产品零售的要诀就是保真+高性价比。酒满仓100元以下产品占比为15%—20%,200—300元成为销售主力价位,300元产品也占了很大比例,这限制了中低端消费者的购买。
四、开业促销:低调吆喝怎能奢望高调回报
经过1个多月的装修和筹备,酒满仓酒类连锁南山店于9月开业。人员配置为店长1人,店员2人。店长由总公司指派,店员招聘有酒类销售经验的年轻女性,并在开店前进行了相关培训。按照品牌化、规模化运营思路,酒满仓上市前应该制造噱头,炒作、造势一番,才能有利今后的运营甚至吸引加盟商,但公司考虑到南山店带有实验性质,选择了低调开张,开业前只做了两个营销动作:
第一:制作了10000份产品宣传单,设置了不同产品特价、买赠套餐,如最高可以买产品送IPHONE等,由店员在门店附近商圈派发。
第二:派人到周边小区、楼盘进行了宣传、推广,希望吸引周边小区居民进店购买。
市场反馈证明,一家新店铺缺乏品牌宣传推广,店铺的特色和利益点未被周边消费者认知,仅仅通过派发产品单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是不明显的。真正通过单张宣传吸引到店的客户很少。
开业当天,产品销售额突破了5000元,似乎是一个好兆头,但是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就发觉不合理,由于开业有朋友捧场性购买,销售额中茅台、五粮液就占到60%,洋酒占到10%多,真正进口红酒销售额也就在1000元左右。1000多元中,做特价活动的低端产品又占到50%,从利润上分析,销售产品综合毛利率在10%—15%,并不能覆盖成本。
结果不满意,也算在预料之中,大家希望通过后期的努力,不断提高客流量和客单价,提升单店盈利能力,最终能达到盈亏平衡。
五、商圈+低价引流: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开业一月后,对当月销售额及数据进行销售分析,月销售额徘徊在30000—40000元,日销售额在1000—1500元左右。其中特价促销及100元以下红酒占比60%,200元以上红酒占比15%,白酒、洋酒产品25%。开业一个月用三句话概括:销售额不达标、客单价太低、客流量太少。
分析销量低迷的原因:
1、店铺虽然地处南山商业区,但是不临步行街,距离步行街直线有300米距离。周边商超、餐饮、士多店、饼店较多,其主要消费者是周边写字楼的白领,这部分人早出晚归,工作日不会逛街,不容易成为门店进口红酒的购买者。
2、原来指望周边几个大楼盘居民购买,但店铺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另外楼盘居民喜欢晚上散步才到这条街,晚8点—8点半是高峰,以中老年人居多,这部分消费者红酒购买力并不强,购买特价产品居多。
3、计划用低价产品为店面吸引人气,前期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98元得3瓶红酒,周边的专卖店也搞过,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供应链问题,酒满仓能够用于特价促销的产品就只有2—3款,难以形成持续的主题活动,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法,引流功能并不明显。
为了全面对比,我们对周边几家进口红酒专卖店和烟酒行进行了观察调研。周边3家进口红酒专卖店店面生意普遍都不好,有的店甚至上午10点后才开门,也很少见到有顾客进店购买。估计主要依靠团购业务在支撑。烟酒行的生意好一些,因为进店买烟、买水、买饮料的顾客多一些。
针对不利的市场现状,决心不当坐商当行商,从周边的企业、写字楼公司、步行街游客做起,首先不考虑赚钱,吸引人流进店即可。为此采取了三大措施进行市场拓展。
圈人流:到临近步行街设摊位销售,让消费者知道店铺。
扫周边:对周边写字楼公司开展扫楼行动,和周边的零售店、餐饮沟通向其供货。
搞品鉴:定期在店内开展品鉴活动,培育核心消费群。
确定新思路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经和步行街管理部门沟通,周六、周日给物管付费,在南山步行街边布展进行酒满仓品牌宣传,并开展促销活动。步行街人流如织,首次宣传展示的效果很好,同时开展了“98元得3瓶”澳洲酒促销活动,第一天就销售了近2000元。
做了几周后,效果呈递减趋势,产品一旦不做特价销量就开始下滑。物管又提出了场租涨价的要求,加上人员、品鉴酒等成本,搞这种活动总体算下来是不怎么赚钱的。只是赚个吆喝。特别希望购买了特价产品的消费者能更多去店面购买,对销售有一定拉动,但是效果也不明显。后来我们对此项活动的评价是:有销售、难持续。
写字楼扫楼也遇到阻碍,原计划周边有10栋写字楼,150家以上公司。只要有10%能做成生意就不是一个小数。扫楼中发现大部分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严禁上门推销,业务人员陌生拜访被前台挡在门外;另外公司酒类团购都要经过采购主管、办公室主任、公司老总等流程,业务人员陌生拜访,和采购负责人无交情短期难以成交,公司团购、礼品采购周期也较为漫长。最通常的情况是:业务人员留下产品资料、电话号码,生意很难做成。向周边的零售店、餐饮供货也进行了尝试,酒满仓供应链短板的劣势暴露明显,往往是终端需要的畅销产品我们没有,我们主推的产品终端也很难销得动。
品鉴活动被当成市场拓展的重点,寄予发展会员,锁定店铺核心消费群,培育种子客户的重任。店面每周固定举办一次品鉴活动,邀请5—8人参加,内容有葡萄酒知识宣讲、葡萄酒款品饮鉴赏、趣味活动、有奖竞猜等。经过一段时间运作,也培育了部分“粉丝”,但是也暴露出如下问题:
1. 邀请参与品鉴人员人脉有限,时间一长,大都是老面孔在参加品鉴活动,难以不断扩大。
2. 品鉴活动设置较为简单,吸引力不强,靠人情面子吸引消费者,难以吸引客户重复参与。部分客户逐渐流失。
3. 品鉴活动对销量带来的拉动并不明显,主要是受人脉限制,品鉴参与人都是小白领及普通消费者居多,购买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客单价不高,影响了销售额。
经过近两月的运营,三大措施不能说毫无效果,但远未达预期。如在为一家银行举办品鉴活动后,个别银行员工也会到店面买酒,只是个人购买,客单价都在100—200元间。经过宣传,也培育出个别团购客户,一次能拿1、2箱货,但对店铺总体零售额提升不大,月营业额徘徊在3—4万水平,50000元都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
为了找到原因,我们对广东主要酒类连锁企业也进行了分析。进口红酒的领军企业富隆酒窖、骏德酒业都是以专卖店加盟连锁方式进行扩张,但是其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精品葡萄酒、有酒堡、酒窖、酒屋等多种业态,同时还针对商超、餐饮等供货销售,销售渠道较为广泛。不能说是简单的葡萄酒零售企业。广州一九在线发展了10多家店,主销的产品有进口红酒、烈性洋酒以及高档白酒,兼顾线上线下,团购是其重点,也不能算进口红酒零售企业。深圳中航品悦酒业,依托其集团天虹商场开店中店,做的倒是零售生意,但是店中店的租金成本比酒满仓低很多,大卖场还能为其引来人流。单纯的进口红酒酒类连锁,在现实中成功很少。
六、业绩不达预期,遭遇“突然死亡”
时间进入12月,步入酒类销售高峰期。店铺每天的销售状况是:9点钟以前基本无人问津,9点到12点之间,有3—5个顾客进店,可能会产生1笔业务。下午1—5点期间又是一个淡季,偶尔才有顾客拜访。5点半左右,周边写字楼员工大量下班,会产生一个顾客进店小高峰,晚上8点左右小区散步的人员会有人进店询价、购买。每天成交8—10笔,客单价在100—200元。日销售额在1000元左右,月销售额徘徊在3—4万元,5万都很少超过。
针对持续低迷的销售,公司尝试新方法突围。比如和其他行业(旅游业)实行跨界营销,产品上线在电商销售等,但都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开业3个月后,专卖店不能自负盈亏,客户数量也未能快速增长。
市场表现不达预期,公司内部对项目发展产生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单店盈利如此困难,证明开酒类连锁前路艰险,扩张应该谨慎行事;另一种认为:单店盈利困难说明商业模式、供应链、运营管理尚未找到最佳方式,这是酒类连锁运营必然经历的阶段,如果随着品牌宣传的加强、开店数量的增加、营销模式的调整、供应链的完善、采购成本的降低,盈亏平衡点也可能会随之来临。
数月的亏损,公司对这一项目产生摇摆,决定在年前观察一段再行定夺。1月份,店铺单月销量实现了历史最高峰7万多元,盈亏基本持平。达成这一业绩主要也不是依靠零售,而是前期扫楼发展的一个单位客户产生了3万多的团购,春节过后,随着用酒频率的下降,销量又回到2—3万元/月的水平,公司经过权衡,决定停止投入中止酒满仓项目。
“酒满仓”死法的三大思考
从万丈雄心到黯然收场,这一次酒类连锁实验时间只持续了5个月。虽然项目从规划的百家到实际运营一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算经历了酒类专业连锁的所有流程。这次不成功的酒类连锁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商业思考一:
进口红酒+零售,难以撑起酒类连锁这片天?
酒满仓项目的投资方,依靠进口红酒井喷中卡士先生的爆发,通过分销、流通模式快速取得了成功。这一成功背景,使得酒满仓项目构建的商业逻辑,就是依赖公司现有进口红酒产品,以零售模式构建起一个酒类专卖连锁网络。
事实证明,单纯的进口红酒+零售模式,市场运营困难重重。
业内领先的酒类连锁机构1919酒类专供2015年半年报数据,反证了这一道理。
从1919酒类直供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期间葡萄酒销售金额为4072万,同期销售总额为38595万,葡萄酒销售占比仅为10.5%,也就是说1919每销售100元,葡萄酒只占10.5元。
按照上述中报,截至2015年6月30日,1919新开门店123家,累计开业门店196家,期间葡萄酒单店销售额为4072万/196家=20.7万。细分到月,单店月销售额20.7/6=3.45万,按照每月30日,单店日销售金额为3.45/30=1150元。(以上数据为完全算数平均,未考虑各店差异及实际运营时间,仅供参考)
1150元的葡萄酒单店日销售金额,和2011年酒满仓在深圳市场的零售实验,数据基本相符,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门店众多、管理精细、采购能力极强,年总销售额达到10亿级别的1919,假设仅靠进口红酒做零售生意,单店的销售数据也非常难看。给1919带来巨大销售额的还是五粮液、茅台、国窖1573、郎酒等白酒知名品牌,据了解,其独家销售的五粮液425ML产品一年就能为其带来将近2亿的销售。
商业思考二:
酒类连锁功能复合化高收益来自后期类金融产品
按照传统模式,酒类专卖店具备三大功能:产品展示、产品销售、品鉴中心。开一家店赚取产品购销差价,这是最原始的层级,赚的是辛苦钱。如果专卖店发展上规模,就可以收取供货商通道费用(进场费、条码费)、数据费用、O2O配送费等。这是第二个层级。如果能够打造出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就可以在全国推广加盟连锁模式,利用社会资金或者投资人的钱开店,收加盟管理费,这是第三个层级,回报丰厚。如果规模和利润达到要求,还可以资产证券化,打包上市,获取股权溢价,靠卖股票赚钱。这就是较高的层级,回报也是最丰厚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第一个阶段,酒类连锁前期必须达到一定的店铺规模和数量,聚合活跃消费者,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因此在前期,为了追求上述非财务目标,财务亏损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前置性投入。但是对于很多贸易型投资者,把单笔收益、甚至期间内的盈利视为核心指标,如果缺乏投入,不能挺过品牌创立的财务亏损期,前期投资很可能就会打水漂。也不能享受到后期,特别是高额的类金融回报。
如果酒满仓项目按照规划,创立之初就开出10家店,并在1年内在深圳开出50家店,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在全国进行加盟连锁,项目收益就不止产品购销差价、如果3年内能在全国形成数百家店的规模,就可以分享到加盟管理费、资产证券化等收益,完全突破了传统酒类行业贸易盈利的模式。
商业思考三:
酒类连锁的核心价值在于集聚和服务消费者,互联网+环境下变局成为可能。
酒类连锁近几年发展风起云涌,由于行业缺乏参照物。前期大多是以沃尔玛、国美、苏宁等百货、家电专营连锁作为对标物,其发展驱动为三个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店面统一);跑马圈地(亏损开店);低价模式(价格战拉人气)。驱动的引擎实际上还是跑马圈地(追求店铺数量)+价格战,比较简单粗暴。
酒满仓项目在规划之初也是希望沿袭这种思路,在实际运营中,发现走“大而全”的模式是一条路,走小而美的连锁也是一种模式。酒类连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链接服务消费者,并产生互动,按照1919杨陵江董事长的说法,注册会员是其企业核心资产,商业逻辑的起点就在于发现这群消费者,并能够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圈层营销、微商、众筹等纷纷涌现,以新的方式聚合和服务消费者成为可能,抓住这些机会,酒类连锁完全可以实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