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达利食品集团在香港正式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公告并举行了2015年全年业绩发布会。根据年报显示,2015年达利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68.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40.2%。
据悉,在2015年达利集团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继续深化市场渗透,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全国销售网络。并且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集团在电商领域的布局也逐步完善,2015年通过电商的销售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糕点产品、功能饮料为高收益品类
业内专家分析,新品及结构升级,推动了达利食品成长。达利有两个主要产品分部:食品产品及饮料产品。其中,食品分部有三个产品类别,分别是糕点类、薯类膨化食品、饼干。2015年,达利旗下食品产品分部的销售额由2014年的人民币84.95亿元增加12.1%至2015年的人民币95.19亿元。
在2015年,达利集团销售糕点类产品产生的收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57.26亿元增加10.5%至2015年的人民币63.25亿元。在达利看来,这部分业务的销量增加,得益于集团成功地向市场推出了一大批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比如,于2014年首季推出的牛角包、2015年推出的肉松饼及果仁饼等新产品。同时,达利集团在2015年持续加强市场推广活动,进一步渗透了现代零售渠道、特通渠道、餐饮渠道及电商渠道。
“本集团的销售食品产品增加,其次亦由于薯类膨化食品及饼干产品的销售增加。”达利方面如此表示。2015年6月,达利推出了焦糖曲奇产品,销量不俗。达利食品董事会主席许世辉在年报中分析说,“这体现了我们将地方产品工业化这一尝试的成功,将地方性休闲食品顺利推广至全国市场。”
达利的饮料分部包含四个类别,分别是:凉茶、植物蛋白和含乳饮料、功能饮料以及其他饮料。2015年,达利集团的饮料产品销售额由2014年的人民币63.99亿元增加14.8%至2015年的人民币73.46亿元。
据达利方面表示,饮料业务在2015年表现突出,而该增加主要是得益于乐虎功能饮料的销售额增加。“本集团销售功能饮料的收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7.94亿元增加78.7%至2015年的人民币14.19亿元。这一大幅增长主要由于乐虎成功的市场定位和进一步加强的营销力度所致。”
据悉,2015年除了投放电视广告之外,达利集团为提高司乘人群的关注度加强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区域的路牌广告的投入,增加了在机场、高铁等人群集中区域电子屏媒体广告的投放,并且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校园活动等方式增加与消费者互动,不断提升乐虎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同时还增加了对旗下经销商及直营商超的营销支援。
业内人士指出,乐虎的成功是体现达利食品强大的持续打造明星单品的一个很好范例。“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高品质的生产设备,以及广泛及成熟的全国销售网络,配合精准创新的市场营销、差异化的产品及定价,以及在各渠道的深入渗透,使得乐虎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成为了享有最高知名度的国内功能饮料品牌,也进一步推动了2015年本集团的销售和利润的强劲增长。”许世辉在年报中如是分析。
此外,达利年报显示,即使在王老吉和加多宝激烈竞争的凉茶饮料领域,该公司也获得7.5%的增长,2015年收入达到25.51亿元。达利则把此归纳为:“饮料产品的销售额增加,其次亦由于凉茶产品的销售增加,而此乃由于我们独特的PET瓶装凉茶销售额大幅增长所致。”
“闷声挣钱”,有行业示范作用
业绩的优异表现,也让许世辉家族的财富持续站在高位。据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6全球富豪榜》,居住在福建的富豪共有20位,达利食品的许世辉家族以430亿元的财富排在福建首位,在全球排第202位。
对于达利发布的此份年报,快消品从业者张德昭表示:“达利的产品,无论是小食品业务还是饮料业务,相对于一些大品牌(如卡夫、康师傅等)应该说没有太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毛利率也不是特别高,如2014年综合毛利率仅有26.8%,2015年综合毛利率也不过34.5%,但就是这样的产品,一直在‘闷声挣钱’。”
对于“闷声赚钱”, 张德昭告诉记者:“可能是企业的分销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同时,他表示,现在行业对于所谓“深度分销”已经有了一些异议,主要还是因为深度分销到达一个阶段后,业绩的提升(线性增长)难以抵消为此付出的成本的增加(指数增长),企业处在一种很“纠结”的状态。
如何“量化”深度分销程度适当与否?“我想达利(至少通过目前得到的数据)可能是一个参考:不单纯看毛利率,也不单纯看分销成本占业绩的比例——而是看这两者的差值:2014年,达利把这两者的差值控制在19.4%,2015年这个差值增长到了22.4%,增长了3个百分点;而2015比2014净利润率增长了3.4个百分点,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张德昭称。
除了财报让人惊异的接近30亿元的净利润以外,达利更多的是对与其同等级别企业的示范效应。张德昭同时告诉记者:“长久以来,被国内很多消费品企业当做标杆的,往往是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脉动、加多宝这些很难复制的企业,处于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状态。但达利不是:无论是渠道层面,产品层面,还是消费者互动层面,都更加‘接地气’一些,更值得像今麦郎、汇源这样的企业深入学习。”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015年较2014年饮品业务的强劲增长,达利解释为乐虎业务的带动(增长79%)。但是结合前段时间的一些声音,达利功能饮料部分是否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