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是一个公司对上一年业绩交出的答卷,也是展示行业发展现状的重要参考指标。2016年一季度,包括统一、康师傅、旺旺、汇源、伊利、蒙牛、达利、洽洽等企业陆续发布了2015年的业绩报告。本期杂志,我们选取八家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其2015年年报进行分析,并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点评,期待从年报发布的数据背后,透析企业更深层次的战略及方向。
统一:净利润快速增长
虽然统一集团2015年净利润比2014年同期增长192%至8.35亿元,但公司销售额却同比下滑了1.7%至221.02亿元。对于利润增长,统一的解释是,大宗原料采购价格下降以及产品竞争力提升,使公司净利润出现了快速增长。
净利润提升的另一原因则来自中高端新产品的拉升。在方便面板块,2015年,统一的汤达人和革面两个品牌的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占据了市场优势,高端方便面的出现直接拉高了该业务4.6%的毛利率。虽然有康师傅后期跟进“爱鲜大餐、珍料多”,但统一先发优势明显。据统一年报体现,汤达人掌握了年轻消费者对中高端方便面的趋势,在2015年销售额为5亿元,并预计在2016年仍将保持双位数增长。
饮料业务也频出新品。在海之言和小茗同学的推动下,公司2015年该板块收入140.51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3%。饮料业务占据了统一集团六成的销售额,两个新品更是贡献了25亿元的收入。2016年,统一称,冰红茶还会推出“革命性”新包装,期望吸引到更多年轻人。
专家点评
统一能否持续提升经营利润率有待观察
——快消品研究员 张德昭
统一企业2015年在新品的带动下营业额达到221.02亿元,但较之此前2013年、没有这些新品的营业额233.29亿元,仍然是有5.3%的衰退,也就是说:在诸多新品备受市场追捧的同时,统一原有产品实际上增长乏力,也遇到了一定的压力。
统一2015年的净利润为8.35亿人民币,净利润率为3.8%,相比其2015年36.83%的毛利率,这个值并不算高;特别是,考虑到8.35亿的利润中,有大约3.67亿来源于融资收益、其他收益等非直接经营性收益,其“直接经营利润”(注:单纯依靠生产经营获得的利润)仅为4.68亿人民币,“直接经营利润率”仅为2.1%。或者说:统一在2015年,高毛利率新品对最终整体经营利润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
考虑到2015年除了面粉以外,棕榈油、糖、聚酯粒等几种主要的原材料价格都处于历史低位,一旦后期原材料价格反弹,统一若想保持较高毛利率,有一定的压力。
新品部分,统一2015年密集推出新品,部分产品为区域性运作;除了海之言和小茗同学外,其余产品的生命力有待市场检验;另外,其后续的推新动作,能否维持甚至超越2015年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的惊喜,特别是对自身生意的持续贡献,尚有待观察。
康师傅:销售、利润双降
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康师傅年度收益为91.03亿美元(约合590.9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跌11.09%;股东应占溢利2.56亿美元(约合16.62亿元人民币),按年下跌36%。
从年报上看,占康师傅总收益39.69%的方便面收益较去年同期下滑12.69%,主要原因为第四季方便面产品升级提价策略,渠道观望造成期内销售下跌,进而使得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跌23.99%。
大环境都在衰退,根据尼尔森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方便面整体销量衰退6.3%,销售额衰退2.6%。尽管方便面整体在下滑,但统一方便面的下滑幅度低于康师傅。
在饮品方面,康师傅去年饮品业务收益为52.44亿美元(约合340.44亿元人民币),按年下跌9.6%,主要归因于瓶装水和果汁的衰退。
面对下跌趋势,康师傅将在2016年引入外部资源,强化通路创新。其中包括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即将开幕为康师傅带来新市场。2014年2月,康师傅控股公司、百事公司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签署了为期数年的战略联盟协议。从今年6月上海迪士尼开业后,游客在度假区内只能购买来自百事、康师傅旗下的饮品。而上海迪士尼项目预计年客流量达1000万人次。
专家点评
亟待解决“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
——快消品研究员 张德昭
康师傅2015年财报给人的感觉是:企业增长乏力、增长点缺失;在规模增长面临天花板的背景下,利润的提升也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或许问题出在康师傅延续多年的经营策略,即“规模导向”:自身维持较低的净利润率进行强大的市场拉动,依靠市场体量的增长规模来获取利润。这一点在市场高速成长的时候是行得通的,但在整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便不再有竞争优势。
康师傅与百事合作的部分目前还处在整合期,并未步入正轨;但有一点令人忧虑:从2012年3月31号正式完成与百事的交接,到今天已整整4年时间,且不说百事部分的盈利状况,单单从业绩规模上讲,百事的碳酸饮料部分并没有实质性的增长。
食品部分,之前叫做糕饼群,一直以来都是康师傅食品业务中可有可无的存在;直到看到了达利园和好丽友2015年的财报后,才发现康师傅忽视这块业务似乎是种失误。如果早年能重视这块业务,或许现在可以分担盈利的压力。
简单回顾康师傅饮品业务自2011年以来5年间的经营状况。除去2012年与百事公司有收购议价收入以外,2011、2013、2014年康师傅饮品的年度溢利(注:非股东应占溢利)基本维持在1.5亿美元上下,而2015年饮品的年度溢利仅仅4000万美元。
并且,2011年饮品业务营业额39.99亿美元,饮品年度溢利1.57亿美元;2015年饮品营业额52.44亿美元,饮品年度溢利0.41亿美元——也就是说:从业绩上看,2015年的饮品业务比2011年增长了31%;但是从获利上看,2015年比2011年大幅降低74%。生意做得越大却越不挣钱,康师傅饮品业务在2015年的状况值得我们深思。
旺旺:连续两年业绩下滑
2015 年,旺旺全年收益 34.27 亿美元,同比下滑 9.2%,利润 5.42 亿美元,同比下滑 12.9%。这是旺旺 1992 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业绩下滑。
财报显示,旺旺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米果(仙贝、雪饼等)、乳品及饮料(以旺仔牛奶为主)、休闲食品(浪味仙、挑豆、旺仔小馒头等)。2015 年,除了米果业务收入上升 2.8%,乳品及饮料、休闲食品的收入分别下滑了 14% 和 11%。
按品类来看,乳品及饮料目前占比最大,在集团 2015 年的收益中占到 50%。而“旺仔牛奶”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占乳品及饮料类收益的 90%。但在 2015 年,由于大环境疲弱,外加行业去库存削价促销的影响,这块收入较上年下跌了 13.5% 至 15.44 亿美元,对集团整体有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休闲食品的业绩下滑则被归因于 2015 年的“凉夏”天气,导致对冰品和果冻类产品的需求不足。旺旺当年也是因此开始走多元化路线,但也正是由于产品线铺得太广,反而失去了重点。
对此,中国旺旺主席蔡衍明在业绩报告中表示,他们已将集团产品大致分为“常态性明星产品”和“具成长潜力类产品”,梳理出不同业务做法。2016 年,旺旺会整合行销资源,重点突破几个差异化的新品,也会在终端门店扩大产品陈列面积,让广告费花得物超所值。
专家点评
“童年记忆”旺旺主业疲软
——东方盛思营销顾问机构 胡世明、冯云飞
2016年3月15日,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旺”)2015年年度财报公布:2015全年收益 34.27 亿美元,同比下滑 9.2%,利润 5.42 亿美元,同比下滑 12.9%。
而2014 年,旺旺全年收入 37.75 亿美元,也是同比下降 1.1%;利润 6.21 亿美元,同比下滑 9.72%。作为不少人童年记忆的“旺旺”,而今收入和利润双双接连下滑。
由于近些年米果产品增长乏力,利润下滑的影响,旺旺走上品类多元化道路,2015年从新年伊始更是加快了“密推新品”的强化战略。推出了方便面、婴幼儿辅食、鲜食产品流通等一系列新品。但无一不遭遇行业巨头地位不稳固、消费者忠诚难以转变的困局。
就在2016年3月初,旺旺召开了饮料新品发布会,并表示2016年将重点布局清淡型、果汁类、草本类、咖啡类和能量类五大市场。旺旺在乳品及饮料(以旺仔牛奶为主)、休闲食品(浪味仙、旺仔小馒头等)2015年收入均大幅下滑的局面下,发力饮料似乎无可厚非。
或许,同步进军五大饮品品类,在人力、物力、资金排布上对旺旺将是不小的考验,难以集中力量打造如旺仔牛奶那样的明星大单品。
以米果生意起家,风靡国内市场近20年的旺旺,在应对消费疲软形势之下,拥有6万庞大员工数量的旺旺集团,以“组织调整”为由头的变相裁员减支,只能短期在一定层面上缓和经营成本问题。
汇源:营收、毛利大幅上升,销售费用也增长近三成
3月29日,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报告期”)的经审核全年业绩。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56.82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百分百果汁销售15.98亿元,同比增长26.7%;低浓度果蔬汁销售11.75亿元,同比增长18.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由2014年的34.7%提升至2015年的38.2%。
得益于中高浓度果汁固有优势以及研发新品项、优化资本结构、拓展市场渠道、探索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等系列举措,汇源果汁2015年度实现既增收又增利,呈现高增长局面。
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虽然汇源果汁2015年的营收和毛利都有大幅度上升,但是整体来看,汇源果汁想要扭亏,还需要努力。
专家点评
汇源在2015年有进步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 朱丹蓬
汇源果汁在2015年的整体表现是有亮点的。首先,它的营业额、毛利率各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增长,这也喻示着汇源在苏盈福辞任之后,品牌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有极大的改善,也看到了相应的一些增长点和机会点。汇源在2015年的整体经济下,有这样的业绩和市场表现,总体来说是有进步的。
至于年报数据披露出来汇源的亏损部分,个人认为是很正常的,汇源出了这么多新产品,又处于转型期间,特别是整个运营模式、销售团队的扩张。因此,我们更应该看见汇源正面的因素,比如市场表现、产品等等。
此外, 我们可以看见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企业都在陆续推出呆趣萌、小清新的产品。汇源也不例外,推出了“萌果星球”100%果汁PET包装等多款新品,涵盖果汁、轻口味功能饮料、苏打水等多品类。在我看来,在2016年汇源的业绩会有所好转,但因为要推广新产品,盈利应该不会太高。
伊利:首破600亿大关
2015年伊利营业总收入在业内首破600亿大关,达到603.6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46.54亿元,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并持续稳居亚洲乳业第一。此外,伊利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36.40%,同比上升3.79%;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23.9%。
2015年伊利的市场占有率也在进一步扩大。2015年12月,公司液态奶产品零售额市占份额比上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在低温酸奶细分市场中,公司零售额市占份额比上年同期提升近2.4个百分点;婴儿奶粉业务在国产品牌中保持市占率第一;冷饮业务继续蝉联行业冠军。
聚焦到单品牌来看,常温酸奶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460%,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金领冠珍护”零售额同比增长27%,托菲尔零售额同比增长了921%。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与大手笔的市场投入不无关系。财报显示,2015年伊利的销售和经销费用为132.58亿元,超过蒙牛的109.85亿元。
2015年凯度调研数据显示,伊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76.83%,比上年提升了1.0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年末,伊利直控村级网点已达11万家。
专家点评
伊利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中高端产品
——高级乳业研究员 宋亮
对于伊利来说,2015年奶粉业务表现非常抢眼,同比增长了十几个点,对伊利业绩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今年伊利新品营销能力非常强,常温酸奶安慕希牵手《奔跑吧兄弟》,借助节目的热播,产品出现460%的销量增幅,推动了伊利整体收入、利润的大幅度上涨。
同时也有问题存在:第一,产品的库存比较大,去库存的难度不小;第二,中低端白奶销售比较差,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中高端的产品。
预计在2016年,伊利的业绩将保持平稳增长,但是难度要比2015年更大。就奶粉板块而言,贝因美、雅士利、飞鹤等品牌的强力反弹,会给2016年伊利的奶粉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液态奶这块,中低端白奶的销售仍然比较疲乏,受宏观经济下滑和价格因素影响,增长也开始放缓。总体来看,2016年伊利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认为其可以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增速大约在7%-8%。
蒙牛:变革期面临机遇与挑战
2015年蒙牛实现销售额490.265亿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23.67亿元,同比微升0.7%。
去年,蒙牛液态奶的收入为433.266亿元(2014年为430.361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88.4%。尽管特仑苏、纯甄、优益C、冠益乳等明星品牌销售表现依然良好,但整体而言,蒙牛的UHT奶、乳饮料、冰淇淋和奶粉业务都在不同程度地下滑,增长最好的是酸奶业务。目前,蒙牛与达能的合资公司蒙牛达能在全国低温乳品市场保持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蒙牛指出,原奶价格波动加剧了中国乳业市场的竞争,使行业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进口奶加剧刺激国内如期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另外,蒙牛去年没有在渠道压货。有消息称,蒙牛从去年开始改革,提出要“做实大区”“做精总部”,促进全国18个大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把各大区的经销商慢慢转为配送商。这意味着,蒙牛没有通过向经销商压货的方式来做业绩。因此,把经销商变为配送商,可能造成蒙牛运营成本的上升。
对于蒙牛未来业绩走向,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目前雅士利的业绩复苏仍看不到希望,其将成为蒙牛长期背负的业绩“包袱”。“同时,受累于2013年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以及第一口奶事件,蒙牛从达能接手的多美滋中国业务目前仍处于不断萎缩,业绩持续下滑的境况。”
专家点评
2016年蒙牛的业绩会出现上涨
——高级乳业研究员 宋亮
对蒙牛而言,2015年的整体销售不是太好,特别是奶粉业务,营销处于下滑的局面,并拖累蒙牛的整体业务下滑。同时,常温奶业绩整体来说比较乏力,库存有一些积压。但是高端常温酸奶、低温酸奶、冷饮增长非常好,表现非常抢眼,这也是带动蒙牛整体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奶粉的拖累,另一方面,蒙牛2015年的渠道改革进展不是很顺利;第三,蒙牛在单品营销力度上面比较疲弱,所以才造成整体业绩的下滑。
就2015年蒙牛的亮点而言,首先高端常温酸奶、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花色饮料如“小黄人”增长非常好,对蒙牛收入贡献比较大;其次,2015年生鲜乳价格比2014年下降了10%左右,对蒙牛的贡献也比较大。
蒙牛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第一,渠道扁平化、管控能力更加严格;第二,市场铺货强度加大,四五线市场铺货会进一步扎实;第三,重点品类的营销加快。所以,我认为2016年蒙牛的整体业绩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上涨,估计销售额将达到550亿左右。
达利:功能饮料成增长的“火车头”
2015年达利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68.65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4年的148.94亿元上升13.23%;全年纯利29.12亿元,按年增长40.24%,纯利率为17.3%,上升3.4个百分点;毛利为58.16亿元,上升45.45%,毛利率达34.5%,较去年同期上升7.7个百分点。
功能饮料成增长的“火车头”,同比录得超过78%的增幅,达到14.19亿元。至于在王老吉和加多宝激烈竞争的凉茶饮料领域,该公司也录得7.5%的增长,收入去年达到25.51亿元。至于食品产品,包括饼干在内,全部录得双位数增长。
从毛利率看,食品业务增加3.7个百分点至30.3%,饮料更大幅增加12.7%至39.9%,这显示公司推出的毛利较高产品例如功能饮料、丹麦曲奇等的战略有效。
专家点评
达利在主流品类上下的功夫还不够
——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戟
就达利年报发布的数据来看,增长较快的都是小品类。其功能饮料增长超过78%,但是功能饮料整体的容量不是很大。另外,薯类膨化食品增长了17.9%,薯类以复合薯片为主,现在主要是乐事和好丽友的天下,应该说这个类别留给达利的市场空间并不大。再看达利的大品类,糕点只增长了10.5%、饼干增长了12.3%,在同行里面还可以,但是整体的增长比例是不够的。这说明,达利在工业糕点上面增长还是不足,有些机会没有抓到。
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见,近几年工业烘焙食品的热点被泡吧、唇动、回头客、港荣这些二三线的品牌抓住了,达利在这上面发力是不够的。实际上,以达利的渠道运营、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在这些大品类上面可以获得更高的增长。包括植物蛋白和乳饮料,增长只有8.2%。其实这两年来,植物蛋白饮料发展是很快的,包括特种兵在内的很多企业都获得了发展。
达利2015年年报数据,表现中规中矩,建议企业2016年把重点调到主流品类上。
但是达利也有值得同行企业学习的地方:首先,品类结构为“食品+饮料”,促使企业获得均衡的发展;其次,达利有很多上10亿的大品类,比如饼干、功能饮料、凉茶、薯类膨化食品等,大单品的打造值得同行学习。
洽洽:受益毛利率提升,业绩增长
洽洽食品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3.11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4.02%。
洽洽食品表示,2015年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通过文化优化、组织变革、业绩PK开展、品类发展、产业链整合等多种管理手段,从采购、生产、营销、渠道等各个环节入手,带领全公司,契合产品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组织架构、优化巩固、积极拥抱互联网等,紧跟战略适度开展资本运作工作,加快公司的外延性增长的步伐。
专家点评
除了炒货和瓜子,可在坚果上重点发力
——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戟
洽洽2015年报收入只增长了6.36%,连10%都没有超过,这几年洽洽的表现都是在这个范围增长,可以说表现一般。
洽洽的多元化战略这几年都不太成功,主要是企业战略不是很清晰。从之前推出月饼、休闲食品、果冻、调味品等,这些多元化的战略表现其实不好。去年1月份洽洽尝试乳酸菌饮料,但实际上市场上根本见不到洽洽的乳酸菌。去年底的焦糖瓜子,获得了不错的收获。但是,焦糖瓜子是一个流行性的产品,产品寿命比较短,无法给企业带来持续更多的收入及利润。在我看来,洽洽的创新不仅仅只是推出来这些产品,而是要更多在品类上打造,比如撞果仁,这是个不错的产品,也是洽洽该做的努力。
其实,除了核心品类炒货和瓜子之外,洽洽不妨将重点发力在更有价值感的坚果上,进行品类的专业化运作。像口水娃在豆类上的创新在终端就表现不错,洽洽就没有做成类似这种小企业的创新。个人建议,洽洽可以成立内部的坚果事业部,进行产品管理和专业运作,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此外,洽洽在2016年将继续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建议其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同样的产品线上线下价格要统一,不要单纯一味追求销量,而是要打造品牌,真正体现企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