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打造竞争优势

2016年6月1日 第17期        作者:林友清        2016-12-22       

我们知道,消费者是很难对一个产品的价值做出判断的,他们只能依靠对比去做出选择。例如,消费者难以完全搞清楚一个三星手机的研发成本、制造成本、渠道成本、营销成本,他们是难以对一个三星手机的真实价值做出判断的。那么,他们愿意花费5千元去购买一部三星手机,依靠的是什么?是对比!是三星各个款式手机之间的性价比的对比,是三星与苹果手机性价比、使用习惯、品牌好感之间的对比。由此可见,“让产品具备可对比性”就成为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重要要素之一。


可以说,几乎所有类型产品的消费决策,都是基于对比的结果。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让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具备可比性:特定的品类、特定的竞争对手、特殊的性能、独特的包装和有竞争力的价格。笔者认为,在品牌宣传、营销推广中,只有制造“对比”,才能“呈现价值的相对优势,实现品牌的升格占位”。为什么说是相对优势?因为消费者能够感知的只有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价值。

如果没有了对比,品牌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找不到一个只有一个品牌的品类,因为完全没有竞争的蓝海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行业常常出现的“二元定律”,其实就是这个行业中两个把“对比”做得最好的品牌之间的竞争。如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统一与康师傅、耐克与阿迪达斯、王老吉与加多宝、苏宁与国美,茅台与五粮液……  

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消费者关注和接受的对比呢?从过去成功的品牌宣传和营销推广中,有以下几类值得我们关注的对比方式:第一,与过去的感受对比。比如,以前的白酒酒精度数高,口感比较辛辣甘洌,随着消费者口感改变,绵甜、爽净的口感成了消费者普遍乐于接受的风格,那么我们就可以对酒体设计进行调整,以区别于以前的产品以及竞品。第二,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比。市场的竞争就是战场,产品研发时,直指竞争对手的软肋,放大自己的优势,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消费群;第三,与既定认知(印象)的对比。比如在宣传中打造品牌的高势能,给予消费者高于实际的认知,而在终端销售中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和服务落地,让消费者感受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价值感。

在广义上,从品牌战略的制定到营销的落地执行,都是在执行一个“创造对比环境”、并“建立相对竞争优势”的过程,从而实现消费者对品牌的“基于相同因素下的优先选择”,这也是很多二三线品牌常常使用的“跟随”策略,参照当地主流品牌的定价,包装,做提升或调整,当消费者面临选择时,会因为同一价格区间的优先选择权、同一款式下的优先选择权、同样便利性下的优先选择权而获得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