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 乳酸菌+时代

2016年6月16日 第18期        作者:宋伟 王诗咏 张建        2016-12-24       

2010年以前,来自日本的乳酸菌饮料品牌养乐多总是安安静静地摆放在大型超市冷柜上,在那些年,它是沿海“小资”们青睐的对象;国内乳酸饮料第一品牌太子奶则把营销重心放在三四线市场,前者过于小众,后者太“土”,因此两者都无法承载引领国内乳酸菌饮料市场高速前行的重任。

但六年后,国内乳酸菌饮料市场迎来一次井喷爆发的前行。尼尔森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乳酸菌饮料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最快年销售增长率高达50%,2014年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成为乳品饮料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

在饮料以外的其他大食品领域,“乳酸菌+”概念同样也正在展现其不容小觑的商机潜力。比如,四川知名调味品企业高福记已向泡菜以及调味品行业推广,接下来还将在肉制品、奶制品、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环保等方面逐步展开推广。

“乳酸菌+”概念正在大举侵入食品饮料市场,给品类创新与新品牌崛起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当乳酸菌“高温”来袭,我们应如何审视当前的市场现状?

乳酸菌饮料迎来井喷时代


饮料市场迎来消费旺季。对厂家而言,中国市场是个异常残酷又充满诱惑的市场,只有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化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滋味。

在碳酸饮料、茶饮料等曾经的明星品类一蹶不振之际,乳酸菌饮料摇身变成最新的富矿,饮料企业、乳品企业都想来掘金。

在美好市场前景的感召下,大批企业投身到乳酸菌饮料市场,蒙牛、统一、君乐宝等大品牌纷纷切入乳酸菌市场。除了市场潜力巨大外,乳酸菌成为香饽饽还有一大原因——这个人人必争的富矿目前仍处在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全国性的品牌还没有出现,所有企业都有机会成为行业霸主。


乳酸菌市场新品迭出

乳酸菌饮料是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在经乳酸菌类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7g/L。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此前透露,乳酸菌饮品产业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年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

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记者发现,光是以各种益生菌为卖点的饮料就有几十种,AB益生菌、龙根B菌、活性双歧杆菌、BB-12双歧杆菌、L99活性益生菌、LGG菌、BE80菌等,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产品有在常温情况下销售的,也有低温冷藏销售的。

今年2月,光明乳业在经过半年研发及多次市场调研后,光明清新活力乳酸菌饮品正式上市,产品规格为330ml/瓶,保质期为6个月,核心诉求点为“一瓶清新,活力满满”。

    蒙牛新品go畅乳酸菌乳饮品也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在渠道方面,蒙牛提出了“饮料化”的销售策略:精选优质客户经营常温乳酸菌产品,布局重点渠道,并利用终端店试饮的方法提升客情,在传统渠道批发、零售门店快速铺开,渗透镇乡村市场。

去年底,以“奶粉价格搅局者”著称的君乐宝乳业宣布,公司已签约热播剧《花千骨》女主角赵丽颖为旗下乳酸菌饮料君畅品牌的代言人,高调发力乳酸菌饮料市场。

而饮料企业在乳酸菌领域的跟进力度也不遑多让。新食品记者搜集近几个月来各大品牌的乳品饮料新品信息时,发现统计整理的25款新品饮料中,有8款产品均打出乳酸菌概念,换言之,乳酸菌饮料已经成为企业当前主流的新品研发趋势。

如就在4月,统一旗下明星产品小茗同学推出新包装,新口味竟然是“乳酸菌发酵风味”。专家表示,统一此举是想借势小茗同学产品的快速增长,以乳酸菌口味曲线进军乳酸菌饮料市场。而另一款新品水趣多也是乳酸菌风味,产品源自中国长寿乡巴马的乳酸菌LV108发酵,以酸奶滴进透明水中的简约独特设计,突出酸奶垂滴下来的立体感及食欲感,产品时尚范十足。

同时,今年年初上市的辉山花妖果蔬乳酸菌、健力宝的轰茶君乳酸菌饮料也对传统的果蔬汁、红茶饮料领域进行了“+乳酸菌”的细分创新。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乳酸菌作为饮料市场的新军,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最近10年发展尤其迅猛。尼尔森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乳酸菌饮料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最快年销售增长率高达50%,2014年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成为乳品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

在饮料营销专家肖竹青看来,目前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再追求解渴、好喝的基本功能,而是转向健康和营养的功能诉求,这是乳酸菌饮料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步入2016年后,乳酸菌这一品类呈现出更加火热的发展态势,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蒙牛、光明、统一等大品牌纷纷切入市场,依靠渠道力量,乳酸菌品类将会持续快速增长。

据了解,随着乳酸菌市场呈现井喷的发展趋势,各大厂家纷纷快速跟进。尼尔森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常温乳酸菌品牌高达79个(商超渠道中有售卖,且年销售额在一定规模以上)。其中,常温乳酸菌多以三四线企业为主,如味动力、优乐多、创康、养优等。

而造成这一风潮源于企业对利润的追逐。比如活性和常温乳酸菌产品在定价上却大致相当:以活性乳酸菌饮料蒙牛优益C为例,规格340克/瓶的产品售价6.5元,而125克×5包装的娃哈哈旗下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售价为11.5元,小样牌乳酸菌100克×4包装的售价为7元,换算后整个品类的均价大致在每100克1.7-2元。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直言,受制作工艺、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常温乳酸菌饮品的成本要比低温乳酸菌饮品低25%左右,换言之,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利润还要更高,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扎堆做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原因。

事实上,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乳酸菌饮料只有娃哈哈、喜乐、好彩头小样等少数几个品牌知名度相对较高,消费者有一定认知,其他诸如创康、养优、三九、强人等品牌,基本都属于三四线企业,而且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里也难见踪影。此外,一些由知名度较高的企业研发推出的常温乳酸菌新品如味动力等也均未铺货至全国市场。

“尽管在一二线城市难觅这些小品牌,但在三四线乃至乡镇市场这些生产常温乳酸菌饮料的小企业可谓风生水起。”上述业内人士坦言:“常温乳酸菌饮料的生存空间主要在三四线市场乃至乡镇地区,这些地方才是常温乳酸菌饮料企业的活跃区域,以湖北市场为例,该区域就有大小30多家常温乳酸菌企业,而且据了解,越是信息闭塞的偏远乡镇这些产品卖得越好。”

“目前类似养乐多、蒙牛这样的大品牌低温乳酸菌饮品已经抢占了一二线市场,受冷链运输、低温储藏的制约,很多终端网点难以覆盖到,而常温乳酸菌饮品由于保质期长且无需冷藏,其生存空间主要在三四线市场,包括乡镇地区。”朱丹蓬坦言,乳酸菌饮品的市场空间很大,而且随着近几年该品类经营的下沉,普通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升级,地级市以下的城市级别贡献连年增加,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市场规范升级迫在眉睫

根据AC尼尔森零售监测发现,过去八年,乳酸菌饮料复合增长率高达37.1%,较2006年增长了9倍,相比之下,常温液态奶的增速不仅放缓,且平均毛利率仅为2%-5%左右,而乳酸菌饮料的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增长迅猛、毛利率高也是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的重要原因。

不过,高利润驱使的背后,却也暴露出该行业以及企业的诸多问题。朱丹蓬认为,常温乳酸菌产品以次充好、虚标高价背后折射的是目前国内乳酸菌产业监管缺失与行业标准滞后。

与此同时,乳酸菌饮料标准却24年来一直没有更新。据了解,现行的乳酸菌饮料行业标准是原轻工部于1992年制定的,即QB1554《乳酸菌饮料》的行业标准,2003年国家卫生部在此基础上修订了GB16321《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

现行的国标也被认为标准偏低,如其中关键指标——活性乳酸菌的数值,国标要求出厂时不小于100万个/毫升,远远低于1000万个/毫升的国际标准。有业内人士认为,低标准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让大量的投机企业涌入,导致恶性价格战。

虽然新国标的具体内容现在都还不得而知,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乳酸菌饮料市场亟待一次规范洗牌。

奶业专家王丁棉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很火的乳酸菌饮料,很多产品宣传对肠道有益,也让消费者受到误导。他指出,首先乳酸菌饮料并非牛奶,它是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后加入水、白糖等勾兑的饮料产品;另外这种产品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只有活菌型的才对肠道健康有益。而且,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应在2-10℃低温运输、贮存,还应该标明活菌菌数。

其次,很多乳酸菌饮料企业在活菌数的标注上“含糊不清”。记者注意到,有些乳酸菌饮品在包装上标注活菌含量,有些却不标注。王丁棉表示,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活菌型产品须标注活菌数量,而杀菌型、非活菌型乳酸菌饮品不用标注。王丁棉提醒,目前,活菌型乳酸菌饮品有100毫升、200毫升、500毫升等多种包装,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看清活菌数量的单位含量。有些产品在标注上只简单标注“500个亿”,但未标明具体单位和包装内容物的重量。

除了企业标注的活菌数量外,“乳酸菌饮料中活性菌的存活对温度、环境等要求高,最后消费者喝到时的活菌存活量较出厂时的量少了很多,甚至没有了,而对于这一点相关部门并没有严格的监管。”据王丁棉介绍,目前我国乳酸菌标准的规定性文件还是2003年出台的,和国际标准相比,国内的标准对活性乳酸菌产品的要求偏低偏松。  

在朱丹蓬看来,相关部门对于常温乳酸菌饮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会对鱼目混珠的企业带来洗牌出局的命运,而企业自身发展规模也在受到限制。乳酸菌饮料企业的发展规模有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这个规模的临界点反而不利于其发展。对于身处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低温乳酸菌饮料还是其第一选择,常温产品不占优势,产品在市场拓展上有局限;而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市场规模也有限,企业如果只做这些区域最后也无法做大。

他进而指出,近些年随着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大肆发展,一些企业靠区域市场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是在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的快消品行业,如果缺乏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不强,长久来看生存空间非常有限,在不久的将来难逃淘汰出局的命运。


调味品产业进入“发酵”时间


说到“乳酸菌”,人们对它的认识大多来自于酸奶。没错,两三年前国内可用于食品添加的乳酸菌,大多都用于乳制品,而用于蔬菜、粮食等原料的乳酸菌,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

不过,这不代表乳酸菌就只局限于酸奶。目前在调味品领域,就已经有了将乳酸菌运用到调味品产业的“先行者”。


乳酸菌让泡菜更健康

众所周知,四川人都爱吃泡菜。泡菜依托独特的气候、湿度等环境,生产出来爽口又下饭。但传统方式以手工腌制为主,品质控制不稳定,含盐量高,产品并不健康。

根据科学考证发现,泡菜在腌渍过程中,菜里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食用不当可引发中毒,长期积累可能致癌。

不过,自家生产或者餐厅里面的泡菜,大多都没办法科学测评亚硝酸盐的含量,就在消费者食用过程中埋下了很多隐患。如果一两天就吃,味道还不醇熟,没有母水,发酸靠蔬菜里的天然乳酸菌等,比较慢;酸香正好的时候是3天左右,但是由于此时泡制的蔬菜内的乳酸菌数量还不足,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亚硝酸盐开始增加,3天至8天达到高峰,此后由于乳酸菌数量取得统治地位,9天至20天开始降解亚硝酸盐,直至最后才能基本消失。

因此,韩国泡菜协会会长到访四川时就提出,四川泡菜应该少放点盐、多加点菌。高福记董事长高银江女士是一个细心且善于思考的人,她留意到使用益生菌发酵泡菜可使原有产品制作方式变得人为可控:发酵周期比原来缩短50﹪左右;用盐量也减少了大约2/3,降低了成本;产品色泽好、酸香浓郁、口感清脆,还能减少霉变现象,使得亚硝酸盐的含量大大降低,增加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益生菌,使泡菜更健康。但在2011年时,虽然世界益生菌产业已达 3000多亿美元,中国却还没有这类技术。

高银江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益生菌发酵技术可以用于乳制品、肉类加工、蔬菜加工,我相信今后益生菌发酵制品将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并且引导我国食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

高银江连夜飞赴北京,找相关部门游说、做工作,国家出台了可用于食品添加的乳酸菌的立法,生产许可证得以顺利办理成功,而在日后,高福记所研发的“泡乐美”泡菜乳酸菌,成为了行业首创。


除了泡菜 市场还能更广阔

在公司将市场逐步打开之后,高福记开始尝试将乳酸菌的运用触及到更多的领域当中去。高银江率先拿自家产品入手——在高福记旗下产品“饭扫光”系列拌饭酱、川老汇豆瓣、辣椒酱等产品中都使用了益生菌复合发酵剂。

高银江表示:“饭扫光等产品的知名度已经比较高,客户吃了我们升级后的新产品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口感更好,这就是为益生菌技术做的最有效的广告宣传,这样既能提升现有产品的销售,也能带动益生菌发酵粉的销售,形成一种相互拉动效应。”  

最早一批客户是从四川本土的调味品企业开始试销的。眉山的吉香居、都江堰的杜二哥、成都盈鹏食品、成都新繁食品等企业纷纷跟高福记洽谈并逐渐开始试用。参与产品试用的京韩四季实业有限公司品管部经理杨沛东向记者介绍:“益生菌直投式泡菜发酵粉的使用的确能够缩短产品的发酵周期,以前泡青菜需要3-3.5个月,现在只需要1.5个月;以前泡辣椒需要3个月,现在仅需1个月。”同时,记者获悉,成都市新繁食品有限公司已将发酵剂运用到1万吨产品生产中。  

经过两年的市场培育,现如今和高福记合作的伙伴,四川、广西、贵州、山东、河南、内蒙、新疆等地都有。知名企业有眉山的新繁泡菜、李记泡菜,新疆的笑厨酱油,国酿的大王酱油、湖南的辣翻天辣椒酱等上百家企业,最近正在洽谈跟欣和六月鲜的合作。

产品正式推广问世至今才一年多,就已经有两三千万的业绩了,对于现有的成果,高银江表示满意。

“现阶段主要向泡菜以及调味品行业推介,接下来将在肉制品、奶制品、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环保等方面逐步展开推广。”高银江说。

乳酸菌本来就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菌种,以往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太有局限性,其实它能够适用的领域还很多。

所以高福记现在的发展已经分为了三大类,除了针对酱腌菜发酵技术的“泡乐美”;还有针对人体食用的“养乐美”,这是大家最熟悉的酸奶里的菌种,高福记也已经做成了药片式的保健品,一小片相当于几瓶酸奶的量。未来规划从微营销做起,向终端推广;还有针对饲料养殖类的“壮乐美”,用于制作青储饲料,举例说养猪或者养牛羊,动物生病都是成片的,在饲料里添加我们的壮乐美,可以让动物对疾病的抵御力增强,生长更健康。

甚至,这个行业的前景还能更开阔。高福记的乳酸菌发酵技术的运用,已经从调味品行业走出来,开始向休闲食品、冲调类产品领域拓展。比如晋江有家老牌的糖果企业黎祥,他们谈好了合作,已经研发一种新型糖果,吃一颗糖相当于两瓶酸奶的乳酸菌,据称该企业的新产品在问世一年之后销量提升了好几倍。

“现在的食品产业,需要融入更多的健康元素,这是大趋势。并且我们自己的技术一直在进步,现在已经研发出可以耐高温保持的菌种,突破了以往只能冷链保存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正在跟喜之郎洽谈,打算在果冻和奶茶领域合作。”高银江说。

以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食品企业在打造益生菌元素的概念,可是有一点“擦边球”,因为以前的技术,活菌的存活条件很“挑剔”,比如水分小于5以下,温度低于35℃以下才得以存活,所以养乐多的产品一直都必须依靠冷链运输。但高福记现在研发出耐高温的常温活菌之后,食品的科技应该能够得到进一步突破。

经销商眼中的乳酸菌饮料

常温乳酸菌饮料市场由于众多品牌的加入,使得该市场的竞争激烈进一步加剧。行业人士认为该品类将会迎来大的爆发,但是该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价格战、品牌力不强、品质不齐等现象。那么,经销商该如何选择产品?他们对该品类作何判断?该品类的发展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更加适合什么样的渠道去运作呢?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乳酸菌饮料较为热销的几个区域,包括广东、山东、安徽、浙江、河南、江苏、重庆等几个省份共五十余家经销商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产品毛利、品质、口感、品牌和渠道等方面成为他们选择代理的重要参考要素,而产能受限、产品太乱、终端氛围差、行业标准欠缺等因素则是经销商眼中的产品短板;而关于该品类的未来发展,三分之二的经销商认为其是长线产品,三分之一认为这是一款流行产品;在渠道上,产品则主要集中在便利店、流通、商超和特渠等几大渠道。


经销商为何看好?

在本次调查中,只要提到乳酸菌饮料,大部分经销商均表示自己关注过该品类,来自江苏淮安的区域经销商包经理就是其一,“就淮安市场来说,主要看中的是产品包装、瓶型和价格定位这些方面,因为该品类在淮安市场还是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也已经有一些品牌进入了,包括优乐多、味动力、养优、小样等,要想和竞品竞争,需要企业找准自身的核心价值点,实现产品的动销能力。”包经理告诉记者。

以安徽砀山鲲鹏副食商行为代表的不少商贸公司看中的是产品利润,该公司总经理段振兵告诉记者,“我代理养优乳酸菌饮料接近1年的时间,在砀山这个小县城,现在稳定的销量每月能走600件左右,在正常的情况下,毛利润至少也可以保证在25%—30%左右,如果在一、二线城市,毛利润会更高,可以保证有35%左右,相对其他饮料,毛利点要高出10%左右,这也是直接促使经销商看好这产品的一个动力。”同时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乳酸菌饮料的卖点比功能饮料等产品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消费者为之买单。

   而在渠道上,乳酸菌饮料仍以便利店、流通、商超为主,渠道覆盖面与低温乳酸菌饮料相比更具优势,同时常温乳酸菌饮料也可以模仿常温酸奶的渠道模式,走电商渠道。


经销商关注什么?

重庆名特商贸有限公司范黎民关注该品类未来的市场存活率。在重庆市场,乳酸菌饮料品牌不会低于15个,并且大多数产品的包装、名称、卖点都大同小异。“这如同前几年功能饮料的火热场面,模仿黑卡产品的随处可见,但到今年再看功能饮料,存活的寥寥无几,做大做强品牌的更少,到最后经销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范黎民称。有功能饮料为鉴,经销商对待乳酸菌饮料应理性。

    来自东莞凤岗益昌商行总经理吴三益则非常关注市场的终端氛围营造。他提到,沿海市场是常温乳酸菌的强势市场,“我们和创康厂家的合作有七八年时间了,去年,常温乳酸菌市场开始兴起,3月份,我们也开始代理这一品类,到7月份,实现了比较大的销量增长,能够达到5000—6000件,而到今年的时候,我们在东莞市场的单品月销量就能达到上万件,东莞市场成为创康的重点市场,我们公司也是乳酸菌饮料销售数一数二的企业。”

为什么东莞市场的常温乳酸菌饮料卖得这么好呢?首先,这一市场的终端消费氛围好,前期,以蒙牛为代表的大企业对乳酸菌饮料市场进行了充分市场培育,营造起了较好的终端消费氛围,但乳酸菌饮料无论在包装、口感还是卖点上都与低温产品接近,而且价位更低;另一方面,厂家虽然没有在电视广告上投入太多精力,但他们积极配合经销商做市场活动,包括销量达到一定程度就赠送小礼品、终端零售点搭配奖卡等手段实现终端动销。

食品饮料“乳酸菌化”不要这么“二”!

乳酸菌大幕拉开后,第一幕纯乳酸菌饮料时代已经进入激烈的市场厮杀期,第二幕“乳酸菌化”概念的塑造,现在正处于一个让人兴奋、能够看到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

从自然界到各行各业都在不停地进行进化,总有新的事物出现。而中国食品正处于行业进化的关键阶段,随着中国消费者群体和消费层次的变化,最近几年,中国食品正处于巨大的“质变期”,正在往高一级层面进行进化:包括价格的升级、价值的增加、包装的改进、产品内容物的提升等。但由于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研发和生产,基本跟不上该行业阶段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各企业都处于“浮华期”,都在跟风“火热”的概念,相信这种概念的混搭会在食品行业持续几年。而最近几年“乳酸菌”概念的兴起,正好碰上了食品进化的“质变期”,两者的碰撞造成了现在食品行业“乳酸菌化”的热闹景象。

在繁华的景象下,现在食品的“乳酸菌化”呈现两种方向:第一,专业的乳酸菌企业如味全、光明,嫁接其他食品;第二,传统食品如茶、果味饮料,嫁接乳酸菌概念。

从统一借势“小茗同学”产品的快速增长,推出新口味“乳酸菌发酵风味”,曲线进军乳酸菌饮料市场,到光明乳业直接推出乳酸菌饮料新品“光明清新活力乳酸菌饮品”;从健力宝的“轰茶君”到统一的“水趣多”;从乳酸菌概念面包到乳酸菌素片等等。

两种不同的方向决定了产品概念打造的重点不同,专业乳酸菌企业的概念塑造以突出“乳酸菌”为主,而非专业乳酸菌企业主要贩卖“乳酸菌”的一个卖点和口味。从企业的产品打造到经销商的产品选择,必须把握这种规律和方向才能少走弯路。

但是,不管哪种概念打造,不仅仅是“1+1”就能解决的事情。简单的1个卖点加1个乳酸菌卖点,只会出现“二”的概念。两个概念只有融合出一个核心卖点才会被消费者认可,否则只会在“二”的诉求上越走越远。好的乳酸菌产品必须符合“三独原则”,独特的产品内容物,让消费者有全新的口感体验;独特的产品概念,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独特的包装形式,塑造差异化的产品特点。要“三独”不要“二”,是食品行业打造爆品的“不二”之选。

在行业规律面前人是渺小的,违背行业规律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戒。因此,明明已经可以判定毫无意义的产品,为何非要去碰个头破血流呢?难道就是为了证明你的勇敢吗?不要再这么“二”了!

乳酸菌类产品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5年我国乳酸菌类市场已经达到660亿的规模,可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乳制品领域,乳酸菌类产品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近年来,乳酸菌在应用领域的范围不断的拓宽,成为食品行业增长最快的概念性产品类型。

乳酸菌作为一种具有功能性特征的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从目前产品类型的诉求上,主要有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两种形式:理性诉求主要方向是调理肠胃,提高抵抗力等;在感性诉求方面有青春活力,健康等。乳酸菌类产品在向饮品化方向发展,促使整个产品类别的市场扩容,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乳业巨头,乳酸菌类产品的销售比重也越来越大,新兴的品牌也多集中在饮品这个领域。从目前来看,消费者的市场教育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乳酸菌类产品的铺货率很高,市场也进入到竞争白热化状态。

如何在竞争中能够超越竞争对手,获得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在产品的打造方面,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


情感共鸣化

90后消费群体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乳酸菌类的产品重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只要能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就能够在市场获得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总是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化时代,需要和他们产生共鸣。2015年推出的悠小君品牌,为快乐而生,为品质发疯,通过“我是悠小君,不准不开心”、“人生苦短,必须性感”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句子,表达了年轻人想表达的情绪,建立和消费者的共鸣,获得认可。


产品场景化

包装是消费者认识产品的第一要素,要想和消费者快速建立关系,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场景化的包装必不可少。场景化的方向主要有:一是品牌借力法,通过寻找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的明星人物来建立信任。君畅乳酸菌饮品选择赵丽颖作为代言人,作为《花千骨》的女主角,深受城市白领的喜爱,这种喜爱就会产生信任;二是包装场景重现法,通过寻找和消费者能够共鸣的场景,建立信任。三是产品功效描述法,通过包装进行产品功效的诉求传递,好产品自己会说话。皇氏乳业的畅存,通过“24小时高效存活,每天畅存菌”的表现,成功地传递了产品理念。


产品多样化

乳酸菌类产品大多集中在饮品类别中,目前以乳品企业生产的居多。面对不同消费群体,则需要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多样化的产品是发展的趋势,主要可以通过几个方向进行多样化。一是口感多样化,除原味外,可以有更多的口感,如蓝莓味,甚至可以创新口味,如炭烧味等等;二是包装形式多样化,除PET瓶包装外,也可以用纸塑杯,甚至新鲜屋等;三是产品规格,目前以100毫升和330毫升的包装规格居多,实际上可以做出更多的包装形式,比如家庭1L装的等等。

乳酸菌作为一种菌种的统称,是可以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的。比如休闲零食类产品,作为年轻人最喜爱的产品类别之一,市场规模也很大,乳酸菌类产品完全可以进行跨界,形成新的产品类别。比如乳酸菌和普通奶片进行结合,形成乳酸菌奶片,既补充营养,又可以获取乳酸菌,促进消化。

总之,乳酸菌类产品由于有其功效性,目前消费者的认知度较高,对于很多食品,都可以进行跨界创新,这将是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