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中档的第一要素是时间

2016年6月8日 第19期        作者:邓波        2016-12-22       

名酒企业参与现在的中档市场竞争,理性的选择就是先广泛撒网,一两年后重点培养,尝试多种方法,让市场选择。

近日,传出茅台调整中档核心品牌,将更多资源集中于优势产品的消息。对此,行业内有相当多赞同的声音。且不说行业内已经热闹了两年多的“大单品”营销理念,也不说战略聚焦在行业压力时期的必要性,单从操作上来看,专注也是值得表扬的。一个人如果弹不了八台钢琴,倒不如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弹一台钢琴。这可以说是常识。

但是,今天我依然要在此,对这个举措表达异议。是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现在还不是缩减中档品牌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档消费市场现在还没有定型;不仅没有定型,甚至连一个大致的样子都还没有。

问一个问题就比较明白了。中档市场主力价位段在哪里?是山东市场的五六十元,还是安徽市场的百元上下?是剑南春苦苦守候,洋河枪口上移的三百出头;还是特曲扎堆儿的二百元左右;或者是五粮春占位,郎酒郎哥、郎牌郎酒、郎酒原浆聚焦的一百六七十元?不少行业高手,都曾经对此做出过判断。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泸州老窖调整前锁定的六七百元价位段,现在看来过高了,其他的都很难说。

主力价格判断不清,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也看不清楚。消费升级还在持续,当下增长不错的价位段,未来会不会出现增长放缓,甚至容量萎缩?这不是不可能的。在湖北,消费上移在白云边产品线上有明显体现。2015年,白云边百元以下的9年陈,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其15年、20年。

即使不出现萎缩,同一价位段会不会出现分化,分散成为多个市场?我们知道,这些问题现在没有人能够有把握的回答。

对于这样一个知道会有大的增长,但是不知道将会如何增长的市场,客观地说,没有人知道哪个价位段是关键点,也没有人确知该如何去占有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靠谱的方法,这种情形之下,时间才是唯一的竞争要素,因此,全面撒网,重点培养可能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收缩产品线做大单品,风险是比较高的,损失掉的时间,很难补回来。

在我们撰写《时间是最硬的成本》一文中,曾经提出了“时间的壁垒”的概念。我们认为,在中档市场上,名酒的中档产品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甚至品牌优势,都并不突出;而在营销组织建设方面,名酒中档产品落后于区域品牌。在市场上PK,两者其实只能算是旗鼓相当。

因此,在我们看来,名酒企业参与现在的中档市场竞争,理性的选择就是先广泛撒网,一两年后重点培养,尝试多种方法,让市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