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营销的三大致命缺陷

2016年6月16日 第18期        作者:陈轩        2016-12-22       

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纷繁复杂,定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这些彻底颠覆了既往“大生产、大传播、大流通”的工业化营销模式。这种转变使传统企业迅速陷入被动、迷惘和艰难的境地。

任何不运用移动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我都权且归之为传统营销。我认为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有三:漏斗策略、单边主义、流沙堡垒。

致命缺陷一:漏斗策略。传统营销首先要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然后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反复刺激的过程中突破他们的尝试障碍,实现首次购买尝试,并继续强化忠诚度。漏斗策略的本质是源于营销效果的不确定性和营销效果的难以定量衡量。

这个缺陷导致的结果是只能根据经验主义来制定营销策略。漏斗策略的逻辑是:输入漏斗顶端的流量越大,底端沉淀的目标客户就越多,精度很差。正如那句老话:“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随着数据、建模和自动化分析的介入,企业将能确保营销投资收益比、锁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点、实现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最终把握住营销杠杆的最佳角度和力度。

传统营销的模糊化、经验化的决策直接导致了第二个缺陷的出现:单边主义。即一对多强势洗脑的意思。通过电视广告、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唤醒大众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如多年来被啧啧称道的“脑白金广告”,这种方式风险极高,但收益也极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多数让人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电视广告创造的。


传统营销的传播模式没有反馈和沟通,效果当然越来越差。而互动则是即时反馈,不断迭代,是最精准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传播方式。

举个例子,在产品上市前,燕小唛以极低的成本在微博上做了一个小视频,不到一周浏览量超过了170万;在2月份的一次微博活动中,短短一周获得了2157次转发和1605个评论;所有成本,低到你不敢想象。

注意力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国人接触电视的时间(17%)远低于接触手机和平板(70%),这个数据直接宣告了传统营销单边主义的终结和电视广告的衰亡。

致命缺陷三:流沙堡垒。传统营销的问题在于其关注的是“如何把货卖出去,如何完成从商品到资本的惊险一跃”。

互联网+时代的新营销,将产品卖出去只是品牌建立的第一步。只有立足移动社交媒体,致力于实现企业“变流沙为基石”,将生客变成熟客、将熟客变成好友,才能最终建立起深厚扎实的客户数据库和品牌忠诚度,实现“一鱼多吃、边养边吃”的策略目标。

漏斗策略导致事倍功半低效率,单边主义导致闭门造车易打偏,流沙堡垒导致头重脚轻根底浅。

在这个“无时不联网,时刻都在线”的移动社交新时代,企业到底如何做营销?答案就是——病毒营销。利用病毒内容,将破碎的注意力拼接起来,吸引过来,将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嵌入品牌和营销信息,实现受众自发地传播和推荐,从而获得品牌知名度和销量指数级别的爆发和疯传。

看不透,自然想不通;想不通,自然做不到。我送大家一句话:“产品就是内容,内容赋值产品;营销就是社交,社交就是营销;品牌就是场景,场景孕育品牌;推广就是利益,利益驱动推广;无病毒,不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