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2016年8月16日 第25期        作者:肖铭        2016-12-22       

断舍离是由日本一位家庭主妇创立的理念,2013年被引入中国后在小白领中风靡一时。这位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山下英子女士,被人称作杂物管理咨询师。而她的断舍离理念,因为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而被称作“简单清爽,自在生活”的生活哲学。

所谓断舍离,简单来说三句话: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著。断舍离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不只适用于一个家庭主妇打理日常生活。对于当前正探索换一个活法的白酒厂商而言,对于正在启动转型,探索未来发展的品牌而言,断舍离或许也是一种有效的理念和方法。

我母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而节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扔东西。穿旧的衣服,掉毛的大衣,她都会洗干净,打成一个包袱,收在床下或者柜子顶上。每天买菜回来,提菜的塑料口袋也会分门别类,能用的套垃圾桶,其余扎成一捆,放到厨房里“备用”。但“备用”的东西几乎没有用过,日积月累,无数的小捆凑成了一大捆,使得本来不宽绰的房间越来越挤。

母亲的这个习惯给我哥造成了很大困扰。他很清楚,这些东西都没有用,徒占空间而已。母亲也不会有机会穿那件袖子上烫了一个洞的旧大衣,因为马上会有新的大衣替代。但母亲却坚持保留,因为“扔了太可惜”、“说不定可以用在别的什么地方”。

我母亲的这些行为,并非只是一个老人的固执。在某些白酒品牌身上,也能找得到些许影子。

眼下的行业,又是一轮产品研发潮。无论是捕捉新的消费潮流,还是升级改造营销和渠道体系,推新品都是各家企业的首选方案。明年或者是后年,一大波新形象、新概念的白酒产品将涌向市场,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新品上,多少都能看得见那些“母亲的包袱”,包装盒的色彩,瓶子的式样不一而足。说起来这些包袱的存在,是不敢脱离市场,但在我看来,更多的还是开发者自己心理的需要,过往经验能带来安全感。

断舍离认为,杂物越来越多,本质是因为我们内心迷茫和害怕。我们不清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纠结于过去的回忆,寻找借口逃避拖延。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是因为“舍不得”、“好可惜”;不断地买新东西,停不下来,是因为“万一没有怎么办”、“也许有一天会用到”;想收拾屋子却迟迟难以行动,是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如果我们只想做点什么,而没有想清楚做什么,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都很清楚。

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品牌变成一个堆满大小包袱的房间,这样的品牌也很难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在这个转型的节骨眼上,我们需要理清自家品牌与市场的关系,认真回答品牌未来要向哪里去。过去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安全,存量市场不一定值得依靠,新的消费增长点,新的品牌方向,新的竞争状况,决定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