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 有“硬伤”

2016年8月16日 第25期        作者:刘颖        2016-12-24       

2015年奥地利葡萄酒出口额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滑。

从奥地利统计局(Statistik Austria)官方数据来看,去年奥地利葡萄酒出口量下滑至4800万升,出口额锐减至1.43亿欧元,这次的下滑主要是2014年份葡萄减产导致的。尽管受降雨影响的葡萄产量并未像预测的那样低,但仍然可见1.1%的下滑。


“样板市场”下滑明显

奥地利葡萄酒营销委员会(Austrian Wine Marketing Board)官方发布消息称,优质葡萄酒(Qualitätswein)等级的瓶装酒2015年再创新高,并且其销售额增长近13.5%,达到400万欧元。然而,无原产地保护的散酒和优质高级葡萄酒(Prädikatsweine)却在下滑。数据显示,奥地利出口下滑主要表现在起泡酒,其中微起泡珍珠酒(Perlwein)下滑相当明显。

2015年,非欧盟成员国的葡萄酒销售额增长了10%,而欧盟成员国(EU-28)的葡萄酒销售额下滑了4.8%。首当其冲的是德国,起泡酒(Sekt)、微起泡酒(Frizzante)以及散酒的销售数字都不太乐观。奥地利葡萄酒出口额下滑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些以往表现不错的市场,如:荷兰、瑞士、芬兰以及意大利,反而在英国、比利时和丹麦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在欧盟以外,瑞士、美国、挪威、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均呈现积极的增长势头,但在亚洲的两个重要的葡萄酒消费国却呈现下滑,包括中国和日本。


2016也不乐观

奥地利2014年份不给力,2016年份似乎也成了问题年份,奥地利葡萄酒营销委员会如是评价。

让葡萄种植者和生产商欣慰的是,奥地利独特的白葡萄品种绿维特利纳(Grüner Veltliner)果粒大小均衡、品质上乘。但是,地域特征明显的施泰尔马克洲 (Steiermark)产区和奥地利具代表性的红葡萄品种茨威格(Zweigelt)原本的乐观前景,皆因4月底严重的霜冻而全然破灭。

奥地利葡萄酒营销委员会透露说,市场对2015年份有强劲的需求,“在奥地利国际葡萄酒展览会(VieVinum Fair)以后,顶级奥地利瓶装葡萄酒受关注程度陡增,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中国市场“脸不熟”是硬伤

近日,记者从西南地区一家在销售奥地利葡萄酒的西餐厅“欧洲房子”处了解到,奥地利葡萄酒在餐厅被定位为精品,零售价约300-400元,年销量在4500瓶左右,消费者点单率高的是茨威格和赤霞珠两种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点单较低。餐厅品牌推广经理郑先生告诉记者,该酒庄庄主很看好中国市场,经常会过来对餐厅基层服务员进行品鉴培训和业内人士的交流推介,“虽然餐厅对餐酒搭配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但价格是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郑先生分析认为,价格高制约了奥地利葡萄酒的在华销售。

业内人士分析,奥地利葡萄酒颇具特色,以量少质优而闻名,但在中国市场要见到它的身影并不容易。奥地利很多家庭作坊式的酒庄,产量都非常小,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就更少了。与其他进口葡萄酒一样,奥地利酒庄面前横着“认知度”的高墙,加之酒庄大多自己在中国寻求合作,势单力薄,不能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