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门的实质:捆绑能力在减弱

2016年9月16日 第28期        作者:曾祥文        2016-12-23       


百威门问题的关键出在百威对经销商的“捆绑力”和“吸引力”日渐弱化上。


最近,笔者在糖酒快讯上看到了关于经销商拉横幅向百威讨要“血汗钱”的跟踪报道,事件起因于一家百威前期的经销商发出一则声讨信息称:百威前期开拓市场的方式终带来恶果。同时爆出了一组名为“吉祥,我们要见你,解决问题”“百威公司欺诈中国20年经销商”的讨伐劲照。该经销商表示其先后为百威垫付了600万市场费用,尔后向百威讨要多次而不得才使得事件持续升温。对于该事件冲突,笔者觉得百威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百威是一家非常擅长于“助销经销商+捆绑经销商”的企业。在低端啤酒高速成长期,无数经销商在百威的帮助下获得高速成长;但毋庸讳言,经销商成长硕果的很大一块,被用于百威事业的追加投资。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它使双方爱恨交集,一言难尽。

其次,由于低端啤酒受到高端啤酒、鸡尾酒、青春小酒、低度果酒、低度葡萄酒等全方位冲击,市场蛋糕被各新生代产品瓜分,百威在竞争中多少显示出了一些疲态,经销商应该有个“缓缓退出百威战车”的动力,从而与百威的“捆绑策略”发生冲突。双方谈判中暴露的一个背景,就是营销难度。如果没有这个背景,经销商愿意做“甜蜜的俘虏”,愿意“走进围城”。但有了营销难度,经销商就希望有退路,也便有了不低头的勇气。

最后,渠道网络是百威核心能力的脸,必须守住。但原有的捆绑策略,必须升级,必须随市场变化而进行改革创新。如,增加“市场开发难度较小+竞争力较强”的产品,让经销商再次“愿意被捆绑”。

综上所述,问题的关键出在百威对经销商的“捆绑力”和“吸引力”日渐弱化上。那么,百威该如何扭转局面呢?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第一,经销商对厂家的忠诚度主要取决于既得利益,既然产品自身的创利功能在竞争中被削弱,那厂家不妨从政策、扶持等方面让利经销商,从而增加对经销商的捆绑能力。

第二,百威应该顺应行业趋势。与其他杀(百威经销商被其他品牌吸引走),不如自杀(自己开发百威啤酒的替代品)。

第三,伙伴比产品重要。宁可换游泳池,也不换游泳队员。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虽然都很不易,但相比之下,合拍的经销商对企业来说更重要,天时、地利不及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