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一词最初的意思是住所或栖息地,也指家或身处的环境,后被引申为物种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在现代语境中,生态逐渐从名词延伸出形容词词性,用来描述人们对于环境、食物、水等风物亲近自然的追求,与之对应的涵义通常是无污染的、健康的、美好的、令人身心愉悦的。
人们理想中的生态,其实是对田野和自然的回归。
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是人与自然最初的亲近投射在现实中的桃花源。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生态不是用金钱换算的消费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泥土、气候、时节、温度、湿度、物产、水和空气,是世世代代默会于心的自然共生法则。
自然的馈赠
马记茶庄是在霍山县佛子岭镇经营了三十多年的一家老店,店里销售的都是自家茶园里产的茶。因为是本地人,山里的亲戚多,有种黄芽的,也有种瓜片的,每到清明谷雨时节,马家的人就回趟山里把新茶收过来,顺便还会带一些茶油、葛粉、笋干、百合、石斛等土特产放在店里售卖。
茶庄做了这么多年,慢慢积攒下许多老主顾。我们到店里时,老板正准备给北京一家茶楼发快递,寄了十斤黄芽。山里人实在,茶叶成色斤两不差,邮费也是自己出,生意因此越做越大。
像马记茶庄这样主营当地特产的店铺,在霍山县非常普遍。山里的资源也多,灵芝、蚕桑、毛竹、板栗、百合、石斛,霍山也因此得名“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
资源丰富的背后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从地理条件看,霍山县处于北纬30度线,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500毫米。充足的雨水为苗木生长和物种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霍山当地生态系统相对完善,植被丰富,生物物种多达6500多种。
2010年,霍山县被环保部评为中国第四个、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考核的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不低于6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低于3.5%。这些指标所对应的一方水土,正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远方田野。
虽然大自然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非常慷慨,但居住在这里的人,对自然的馈赠并不是无休止的索取,而是谨守着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
皖西著名历史学者姚治中曾在分析皖西民风民俗时表示,长期的农耕和畜牧生活,使大别山区平民深知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必要,按照规律开发,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如今在霍山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仍然沿袭着数千年来的古老法则。人对自然界不是掠夺式的开发和占有,而是彼此的关照和守护。
取舍之间
由于地处大别山深处,人口较少,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外,霍山县在现代工业发展上并无太多天然的优势。然而,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霍山县没有透支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捷径,反而将一些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对资源的开发也始终恪守环保优先原则。
早在十多年前,霍山县佛子岭水库周边曾设计了一个抽水电站。从项目本身来说,这个抽水电站建成后,将会实现对水电资源的有效利用,但一直没有被批准上马,原因就是该项目涉及到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像这样“拒签”的例子在霍山县还有很多。近十多年来,霍山县先后关停了皖西香料厂、方圆纸业等数十家重污染企业,拒绝了印染、油漆、电镀、木材加工等一百多个有污染或浪费资源的投资项目进入霍山,涉及投资金额高达近百亿元。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坚决不上,掠夺开采资源的项目坚决不上”是霍山县严守的三条红线。除了拒绝污染企业进入外,霍山本地企业也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霍山县佛子岭水库风景区的大型酿酒企业,身处青山绿水之间,迎驾贡酒在环保上的探索不只出于责任,也有发自内心对眼前山水的眷恋。早在十几年前,迎驾贡酒就开始寻求白酒酿造与自然生态的共生之道,先后投入上亿元建成了一套生态循环系统。
在这套系统中,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处理产生沼气,沼气燃烧锅炉产生高压蒸汽发电,发电后的余热可以用来酿酒,酿酒废弃的酒糟可用作饲料,也可烘干后作为燃料。整个酿造生产过程,形成了一套闭路的生态循环,降低能耗的同时,也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
出于对自然生态的守护,霍山县曾放弃了许多快速发展工业的招商引资机会,还背负了环境治理和维护中诸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压力,却也因此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这样的发展模式,与皖西一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谨守的“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如出一辙。由此来看,霍山的灵山秀水,不全然是造物主的馈赠,也因当地人在取舍之间没有被短期利益裹挟,千百年来始终遵循和守望着自然的生存法则。
人与自然的观照
停留在霍山的那几天,晨起或饭后,总是会沿着东淠河散步。身处山水之中,时常能感受到,人不过是自然万物中的一个生灵。“天人合一”的古老价值观并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过时,反而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有更多现实的意义。
2011年,霍山县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知率达到98%。不把生活污水直接倒进河里、不在河边和水库沿岸堆放污染物,是当地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像人们每日饮食一样,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
这些生活常识的积累,不是借由外部的提醒,而是当地人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活的经验所得。对于这里的人来说,生态这个词依然保留了它最初的朴素涵义。
迎驾贡酒董事长倪永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能酿造出消费者喜爱的美酒,其核心就是品质,而品质的长期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别山生态环境。酿了几十年酒,越来越明白酿酒环境的不可替代性。”
人在观照自然,自然也在观照人,在感受到人类的善意后,大自然回馈给人们更丰富的物产,还有蓝天、青山、绿水。
“天人合一”的古老价值观由此在现代社会中,以生态价值观的形式得以延续,这不是与现代工业发展理念脱节,而恰恰是更高文明程度的发展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才真正具备可持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