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蓝色经典 以消费者诉求为核心的品牌创新

2016年10月8日 第31期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李金昕 编/范吴瑕        2016-12-22       

至今为止,敢把整个母品牌作为战略产品的品牌背景来使用的,在整个白酒行业仍然是屈指可数;敢把产品品牌的名字取到6个字这么长的,也是少之又少;而在品牌的创新上做了这么多改变还能活下来而且活得很好的,大约就只有洋河蓝色经典了。


“差异化”定位,蓝色经典成功了

这不是在开玩笑,洋河刚推出蓝色经典的时候,认为洋河动作莫名其妙的大有人在,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不少人不理解洋河的蓝色系列到底好在哪里。因为,这样的品牌创新方式,完全脱离了行业流行的单一强调文化、历史、传承的品牌打造方式。但蓝色经典确实成功了。

已经很难再追溯到洋河蓝色经典完整的创新初衷,但蓝色经典对“蓝色、博大、情怀、海天梦想”等多个品牌要素的诠释,到今天已经是深入人心。在品牌的精神诉求上,洋河蓝色经典用更贴近现代人思维的方式与消费者站在一起的意图也十分明显。

这样的差异化白酒品牌,在今天依然不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侧重精神诉求的品牌,如果没有其他更直接的卖点来刺激受众的消费动机,很容易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从现实的结果来看,洋河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洋河蓝色经典成功的原因,除了在精神诉求上的创新与消费者站到了一起之外,在上市之初,洋河就整合了诸多的“卖点”,譬如说绵柔口感、低度不易醉、老名酒基因、代表身份面子的价格,甚至外观简约时尚的包装等等。

所以,洋河蓝色经典虽然是一款品牌诉求差异化特征非常明显的白酒产品,但并不能简单的将其成功归纳为精神诉求上的贴近消费者。而且,对于蓝色经典在品牌上诉求精神价值的成功解读,可能还需要对蓝色经典成功的外部环境做一个交代。

2003年,政商务消费市场方兴未艾,白酒现代营销大门刚刚打开,市场相对粗放、简单。这一阶段,营销领先的企业,做酒都相对容易。确实很难说蓝色经典在这一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品牌力,也无法否认过长的品名在信息量爆棚的今天,想在消费者的心智空间里占位实属不易。但无法否认的是,在那个消费心智相对简单模糊的阶段,在市场份额可以快速做大,广告效果远高于今天的市场初级阶段,洋河蓝色经典确实抓住了难得的品牌成长空间。

随后的几年,在市场销售、广告传播、社会活动等要素的交互作用下,洋河蓝色经典越来越成熟,海、天、梦逐渐成长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大单品,而最早“洋河蓝色经典”六个印在包装上同等大小的汉字,到今天已经只需要突出“蓝色经典”,而“洋河”则完全作为品牌背书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蓝色经典已成洋河的代名词,其所代表的“男人情怀、海天梦想”的精神诉求,也越来越能相对独立地发挥出更多更大的品牌势能,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精神语言。由此观之,白酒品牌要想复制蓝色经典的成功,恐怕并不容易。


千人次市场调研,成就绵柔口感

另外,蓝色经典整合的诸多卖点中,低度不易醉、老名酒基因、代表身份面子的价格等,许多企业也都这样做过,但唯独绵柔口感的创新值得一提。

“1998年,时任洋河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张雨柏认定:酒最主要的还是味,酒不是香水,酒是要喝的,要喝就要在味觉上下工夫。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洋河组织了对江苏省内4325人次的目标消费者口味测试,对2315名消费者的饮后舒适度反印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传统白酒产品‘甜绵软净香’的基础上,突出‘绵柔’的主体风格:浓而不烈,柔而不寡,绵长尾净,丰满协调……”

这一段文字,自洋河成功以来,见诸各类媒体报端的次数不知凡几,多数情况下,被人们当作广告看过就算。但实际上,把绵柔口感的形容词省掉,单看一个市场调研的动作,就能看出洋河与一些白酒企业之间的差别。黄金十年,酒业常见的是概念性的天马行空,消费需求的意淫滥造,以至于与消费群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被认为是本轮行业调整的核心弊病。

洋河蓝色经典开创绵柔型白酒,虽曾一度被理解为炒作,背后市场调研的动作被解读为莫须有。这种理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金十年什么酒都能卖时,白酒人轻视消费者的心态。但把这个案例放在消费意志觉醒的今天,其现实意义则更加明显:不到消费者中间去,不做实实在在的调研,你怎么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


学习借鉴,创新营销管理模式

除了品类创新和品牌创新,洋河蓝色经典在早期的市场操盘方面,还非常系统全面地学习和借鉴了口子窖盘中盘的运营模式,并自2003年起,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领衔江苏地产酒成功崛起,外来酒口子窖、五粮春等受到影响被逐渐边缘化。

与简单复制盘中盘模式的企业不同,蓝色经典在渠道运营的专业运用上相对完整,而且会根据环境变化自发性延展出相匹配的市场动作。无论是黄金十年匹配团购热的后备箱工程,还是在调整期前布局匹配终端拦截逻辑的万村千乡工程,都分别完成了彼时企业要求增量以及后来巩固发展存量的目的。

在调整期,洋河也主动学习借鉴源于日本的“阿米巴模式”,并针对其中领先的又符合中国背景的一些理念如财务核算等,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同时还融合自身企业特色不断改进,不断强化内部组织的运营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这种特别善于学习的能力在业内也是不多见的,而在公司主要领导“极致化工作”的要求下,洋河的学习与实践有了很好的结合,共同成就了洋河出类拔萃的组织力量。如果没有这股力量,蓝色经典纵使成功,也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走得又快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