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高原产区榨季行

2016年11月8日 第34期        作者:陈小蓉        2016-12-24       

后来飞机滑出丽江机场跑道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真的要离开了,虽然心里还没有做好和香格里拉道别的准备。

短短几天产区的行走,却像和这里相处了好久。

神山下的葡萄园,翻越过的原始森林,宁静的小村庄,路边的牛群,奔腾的江河,山间的迷雾,到达过的4292米,每天的颠簸,还有一群可爱的高原酿酒人……如果我不曾走过这一遍,也许找不到平凡且伟大的最佳释义。


两个世界

一直被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产区的神秘气质所吸引,9月,受香格里拉酒业之邀,我终于踏上了梦想中的香格里拉高原产区之旅。18日晚飞机抵达香格里拉机场,和香格里拉酒业品牌总监杨周玥会合后,一出来就看到低垂的深蓝色夜幕,浅浅的云雾撩着月色,有点魔幻,真不知道白天会美成什么样,也让我对神秘的香格里拉产区越加期待。

第二天,我们和香格里拉首席酿酒师马克·奥克拉汉(Mark Ocallaghan)和他的助理兼翻译,同样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年轻酿酒师冯健,以及司机师傅董哥会合,吃完午饭后便驱车前往三个多小时车程外的德钦县东水村,这是香格里拉酒业的自控葡萄园所在地。

沿着金沙江一带奔袭,路上都是风景,窗外的蓝天白云仿佛伸出手就能触摸,不愧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车上,马克和冯健他们在讨论东水葡萄园的采样工作,榨季时期,每个人都特别忙。

不知道车子拐了多少个弯,爬了多少山头,通往东水村的必经之路上还遭遇了封闭修路,我们只好下车徒步一段距离,冯健说这都是常态,他指着一个陡峭的斜坡说他和同事前段时间还爬过,我看着那个碎石林立的崖边,有点吓到,真的是用生命在酿酒啊。

没过多久,从山上来了一辆车,那是来接我们的香格里拉酒业的同事阿布,东水村小产区的管理者,一个年轻的90后藏族小伙子。

差不多又开了十多分钟,狭窄的小路带着我们通向了位于海拔两千四百多米的神秘之境。连绵的山峰就像把东水村和外面隔成了两个世界,自然风光粉饰着这个静谧纯净的小村庄,阳光大片地撒向河谷,从雪山奔腾而下的东水河在葡萄园下静静流淌,田边不断传来牛叫声和牛屎味,一切都这么有机天然,这60多亩的赤霞珠单一葡萄园就这样每天安静地享受着太阳、雪水和大自然的沐浴和洗礼,然后生长成熟。

一下车,马克和冯健就拿着本子、袋子直奔葡萄园,一块地一块地查看葡萄的最新情况,风味发展到什么阶段,同时还要进行葡萄的采样。葡萄采摘前的采样工作十分重要,他们需要在每块葡萄园里采集至少5串葡萄来做样品,测试糖分,以选取最佳的采摘日期,而这个工作在榨季期变得越加频繁起来,他们大概一周三次要往返于葡萄园和酒厂之间。

马克他们不停穿梭在葡萄园中间,一扎进去就是一下午,对于他们来说,在葡萄园的时间是静止的,这是属于他们和葡萄共鸣的独有时刻。

他们给每块葡萄园都进行了分级,这样能更好地进行葡萄园的管理工作。之前采访马克的时候,他就十分强调田园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各个葡萄园的管理工作在他到来后都做得越来越注重细节,也越来越好。马克尤其对东水赞叹有加,显然他对阿布的工作非常满意,“东水是目前葡萄园管理做得最好的,将会成为我们今年的最大惊喜!”马克说道,他们不断享受着这片土地带给他们的惊喜。

结束了一下午的采样视察工作,大家启程告别了东水前往德钦县城,又是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还需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这条土路也曾经是东水连接外界的唯一,海拔从原来的两千多陡然达到四千多米,山间的云雾也越来越厚重,夜色来临,梦幻又危险,好在董哥熟悉路况且车技精湛,大家平安抵达德钦,准备迎接第二天西当村的丰收日。


西当的丰收和泡面仪式

西当又叫荣宗村,与斯农村葡萄园相隔不远,它们位于梅里雪山的脚下,任纯净的雪水灌溉。西当靠近徒步圣地雨崩村的入口处,随时都会有一些虔诚的藏民摸着珠子,挂着笑意慢慢经过,这个小村子也多少带着圣地的光环。西当小产区是香格里拉第一个进入采摘的葡萄园,虽然没机会去雨崩,但还好赶上了西当葡萄园的这场朝圣。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昨晚持续的那场秋雨让人揪心,这对每个酿酒人来说都是最不愿看到的景象,有雨可不太好。好在上天和神山庇佑,雨没下一会儿就停了。从山这边俯瞰西当和斯农,就像在凝视着一片世外桃源。

到达之后,马克和冯健又迅速地钻进了葡萄地,周边的藏民也在西当葡萄园管理人李达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收网,进行着葡萄的采摘工作,虽然听不懂藏语,但懂得他们的喜悦。当一筐筐A级葡萄都会被拴上红绳子时,他们今年的收入想必也会好吧。

李达也是一个年轻又靠谱的90后青年,他来到香格里拉三年,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会记录在每个节气葡萄的生长变化,用三年时间制作了一个表格,以横向和纵向对比,展现产区特点,这完全秉承了马克严谨细致的工作风格。

香格里拉产区的生长期很长,甚至超越了波尔多,葡萄成熟得较晚,采摘也比其他产区晚一点,这也是这个产区特别的地方之一。根据李达三年的记录数据,西当葡萄园的赤霞珠从发芽到成熟理论上需要140—150天,从绒球期到实际采摘要170—180天。过去两年的葡萄生长周期基本一样,葡萄树都跟随着节令变化而生长,如不是特殊的年份(有闰月的年份),它们在遵循节令变化的同时也在按照自身的生长周期生长。

在西当村的边上,有块葡萄园属于酩悦轩尼诗酒庄,传说中的敖云就来自这里。不过他们早早就完成了葡萄采收工作,而马克希望香格里拉的采收工作更精细一点,宁愿慢一点也不要让葡萄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马克认为要达到25或26百利糖度才会根据情况确定最佳的采收日期。据李达透露,西当今年产量在25吨,东水预计会在21吨,而斯农会有80吨左右,而马克会从中优中选优,通过酿酒团队品评来最终确定有多少会用于酒庄酒,马克说绝不求量。

采收工作还在继续,中午时分,便迎来了香格里拉团队持续三年的神秘传统,所有团队成员中午饭都要吃泡面,喝啤酒,据说在葡萄收获的这天用泡面就着啤酒,今年的葡萄酒就会出奇的好,把泡面也能吃出满满的仪式感,也就这群高原酿酒人能做到吧。

  随后我们又去了位于梅里雪山下另一块葡萄基地斯农村,这块葡萄园应该是三块葡萄园占地面积最大的,基本所有葡萄都生长在45°的斜坡上,非常有利于阳光的吸收,这里最年轻的葡萄藤树龄都在6年以上,展现了无尽的活力。


最值得的等待

最后一天,7个小时车程后,全部人又移师到了香格里拉酒厂,它位于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靠近丽江。

比我们先到达的是西当村的一筐筐优质葡萄,一串串葡萄经过手工立选,破梗,压榨,再慢慢进入发酵罐进行发酵,而工作人员每2个小时就要测试一次发酵罐的酒体变化,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同时,马克和酿酒团队也在对东水和斯农的葡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定东水和斯农的最佳采收日期,10月,香格里拉酒业迎来了集体丰收。而后,马克和酿酒团队还要每晚待在发酵车间,调整研究酿酒工艺,为今年的高品质酒做最后的冲刺。

虽然我每天都在吐槽路途遥远,连续几天辗转,感觉腰都快坐断了,但在这群认真的人面前,我真的没资格抱怨什么,他们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在这片高原做葡萄酒真的很不容易,葡萄园相隔分散,每段车程至少都要两个小时以上,香格里拉产区的榨季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显得艰难。好在,硬件的不足完全没有影响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的发挥,香格里拉酿酒团队也不负使命,一直为同一个梦想在奋斗着。之前马克就十分以他的酿酒团队为傲,这次终于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在一个美好的年纪扎根这片土地,做着孤独又有力量的事,被年轻一代的“匠人精神”踏实地感动到了。

他们还经常到村子里教这些藏民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教他们剪枝、疏果等,和当地的藏民打成一片,像一家人一样。香格里拉团队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附近的藏民都一直不断给你递来新鲜的才从树上打下来的核桃、石榴,还有热热的酥油茶,除了回应一句“伽罗伽罗”(藏语中的谢谢),“酿酒团队也将竭尽所能还原每一颗葡萄蕴含的天籁之音。”这是冯健和香格里拉酿酒团队做出的承诺,我相信他们做出来的葡萄酒能很好地还原这片风土人情,等待香格里拉带来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