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训 白酒分析鼻祖

2016年10月16日 第32期        作者:文/刘彬 编/范吴瑕        2016-12-23       


曾祖训,中国白酒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从事白酒研究已60余年,成为创建白酒色谱分析法的第一人,更发明了“点滴测试法”,奠定了如今“浓香天下”的市场格局,被业内亲切地称为“白酒分析鼻祖”。对于热爱了一生的白酒行业,年逾84岁的他至今依然是退而不休,一面专注于研究白酒口感变化的趋势,一面培养白酒新生代人才。

1953年,从四川化工学院毕业后,著名白酒专家、四川省酿酒协会专家组组长曾祖训,便离开家乡四川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塞北之地,从这里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第一次科研实验,找到人生方向

在送曾祖训参加四川省白酒品评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培训会的途中,思路依旧敏捷的他向记者诉说着当初上大学时和初到内蒙参加工作的痛并快乐着的二三事,这些独特的经历,让他坚定了做酒的信念,并且数十年丝毫无悔。

家境贫寒的他,当年走了三天三夜才走到四川化工学院所在地,磨破了多少鞋子、腿脚已如何变样,同行的友人又是如何的状态,至今他仍然历历在目。为了改变贫寒的现状,曾祖训不顾艰辛完成了学业,并在毕业后响应组织安排毅然离开家乡,来到远隔千里的呼伦贝尔一栋不知名的小楼。

“整座城市仅有的大学生都在我们这里。”他笑说其实也就7个人而已,而除开已经去世的外,其他几位至今都联系密切,并不约而同仍在为中国白酒的发展而奔波。有意思的是,去年还有机构专门为他们举办了一次见面会,一起回顾当初在内蒙古的青葱岁月,一起畅聊中国白酒的走势和未来。

其实,初到内蒙古轻工研究所时,曾祖训的第一个任务并不是与白酒相关,而是与牛奶有关。那时,中国和苏联关系很好,苏联需要制造胶合板,而内蒙古又有不少牛奶积压,于是内蒙古就承担起了从牛奶中提取制造胶合板的有效物质“酪胶”的任务。但是,当时提取的“酪胶”总是存在其中某种微量成分含量超标的问题,怎样规避这一问题,顺利出口给苏联呢?此事就交到了曾祖训的手上。通过多次化学实验,他终于通过加助挥剂的办法,加速其他物质的挥发,使得“酪胶”中的该种微量物质含量得到了标准化的控制。随后,此项技术迅速在内蒙古广泛应用开来。“这次科研的成功,让我失落的心灵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谈到这件算得上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里程碑事件时,他依旧唏嘘。

专注研究,发明“点滴测试法”

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在内蒙古轻工所的这段时间,曾祖训做了很多与食品相关联的工作。“其实那时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于白酒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了,并取得了诸多成效,只是没怎么对外宣传,以至于外界至今对白酒安全性、健康性仍存在疑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曾祖训谈到。

在讲述自己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贡献时,曾祖训提到了他的处女作——《点滴法测白酒含铅量》。

白酒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相关卫生指标的硬标准检测,改变其关键进程的就是曾祖训发明的“点滴测试法”。在此之前,业内对于白酒含铅量测定办法相当原始与繁琐,他用醋酸溶剂法与点滴实验,通过比较斑点大小就能直观并迅速判断其中铅含量是否超标,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时间。“白酒中含铅量中央规定每升不超过1毫克。测定微量铅的打萨腙法,虽为准确的优良方法,但在某些工厂中仍受设备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而我提出的与标准比较色斑深浅的点滴试验法来检查白酒中的含铅量,这在生产上的一般检查法是极为经济简便的。”

虽然当初发表《点滴法测白酒含铅量》惹来了一些风波,但点滴测试法在白酒行业里迅速传播开来,曾祖训说这就是对他最大的鼓舞。而惠及于这一技术的普及,含铅量较高的锡制大容量储酒罐逐渐被不锈钢储酒罐所替代,并且至今仍是各大酒厂中使用最普遍的储酒罐。


破译白酒成分,创建白酒色谱分析法

色谱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白酒分析检测行业应用最为广泛、作用最大的一种方法。

曾祖训回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白酒技术很落后,只能做一些硬性的卫生指标检测项目。于是,上级单位轻工业部给派了一个活——“缓解百姓喝酒难的问题研究液态酒项目”,并交给沈怡方统领,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破译白酒的香味成分则交给了曾祖训。

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此实验呢?绞尽脑汁的曾祖训把目光投向了所里那台享受到特殊政策照顾而拥有的当时国内引进的第二台英国进口气象色谱仪。“怎么也得让它发挥一些作用吧?”于是他开始摆弄这个“大家伙”了。在他的熟练操作下,诞生了连绵不断的科学数据与指标曲线,白酒香味成分由此开始大揭秘,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香味成分的真相被公布于天下。

此外,通过色谱分析,还发现并分离出了老窖泥中影响香气构成的己酸菌,如今,这个被誉为“内蒙30号”的菌种仍在内蒙古生生不息,被大量购买与应用。而通过沈怡方领衔的白酒工艺研究,大量复制出人工老窖泥,使得浓香型白酒具备了全国市场无缝隙区域化生产的技术基础,为现在“浓香天下”的市场格局奠定了基础。

曾祖训创建的白酒色谱分析法,不仅成就了他“白酒分析鼻祖”的行业地位,还破译了白酒的香味成分,找到了液态法白酒的技术秘笈,使白酒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有了技术后盾。而曾祖训等人开创的这一整套科学分析方法最终成为了国家标准,并一直沿用至今。



低醉酒度,改善人体舒适度

“退休以后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研究白酒的享受与和谐本质传播白酒文化内涵,二是强化科学理论研究助力白酒技术成长,最后就是发明了低醉酒度。”在谈到近年来,对白酒所做的贡献时,曾祖逊谦逊地说道。

“这个醉酒度是在2007年底,我在一次四川省(酿酒协会)年会上提到的。” 曾祖训说,饮酒的醉酒度涉及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酒质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跟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还跟饮酒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喝了这个酒的体征表现,我当时就提出一个‘醉酒度’的概念,就是不辣嘴,不刺喉,喝酒的时候醉得慢,醒得快,喝完了以后不口干,不上头,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特别是消费者的拥护。”

而当初,为了得出醉酒度,他们做了大量的小白鼠喂养试验:“简单说来,就是给小白鼠分别注射白酒和纯酒精来对比,记录下小白鼠晃荡、趴下的时间(即醉酒时间),再记录又再度站起来的时间(即醒酒时间),然后以纯酒精时间做分母,白酒时间做分子通过计算得出醉酒度。”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呢?曾祖训说,饮酒是为了享受,为了健康,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但现实中,人又往往容易喝醉,并且喝醉的感觉并不好受,这就有违饮酒的初衷。其实,很早就有关于低度酒的研究。但是低度酒只能解决减少口感对人的刺激这一个问题,对人的健康或者是口感、舒适度的改善影响甚微。

而现在,科学实验已经充分证明,即便是相同酒度的白酒,也存在着明显的醉酒度差异。对饮酒者来说,醉酒度有差异的酒不仅表现在饮酒后受体行为指标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醉酒度低的酒在饮后受体的血液中乙醇乙醛浓度、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或神经质相关酶活性指标都显著优于醉酒度高的酒,换句话说就是醉酒度低的酒对人体健康是有一定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