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松 让白酒生态化落地开花

2016年10月16日 第32期        作者:文/尹秦 编/陈杨锐        2016-12-23       


胡永松教授,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学系,是全国知名微生物与发酵专家,川酒界权威之一。作为中国白酒协会理事、四川省酿酒协会专家组副组长、省食品发酵学会副理事长,他数十年投身于川酒的生产、科研、技改第一线,取得多项国家奖励和发明专利,为川酒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胡永松教授致力于食品工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食品工业生态学”的理念,并大力倡导兴办食品工业生态园,受到业界的关注。

在近30多年来,胡永松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及生产厂家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项目。有10余项成果获得科技奖。其中“固定化增殖酵母生产含酵饮料及T型生物反应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四川省星火统编教材的组织编写应用”获国家星火计划人才培训奖;“架式大曲发酵微机控制系统及制曲工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浓香型大曲酒优质高产新工艺的研究”获四川省星火科技一等奖;“名优酒微生物及其固定化技术在浓香型曲酒生产中的应用”曾由四川省科技组织验收,并在一些国家名优酒厂中推广应用。他于1986年出版的《微生物与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影响了整个行业。


毕生探究白酒微生物发酵技术

“酿酒微生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分离并可纯种培养的微生物;一类是目前难以分离且不能纯种培养的微生物,它离开原有的生态条件如窖泥、酒糟、曲块等就难以生存,这些微生物构成的酿酒微生物群落并非单一的菌种或种群,而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种群的集合。”胡永松介绍,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并且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具有动态变化,基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行业目前还不具备彻底认识它们的技术和条件。

大家都知道白酒的酿造是原料、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酒曲、窖泥还是酒糟,这三个生产场地的空间里都富集着大量微生物。这不是某种单一的微生物,而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群落,它们由不同微生物组成,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复杂的微生物种群造就了白酒中复杂的组成成分,因此这些微生物的种类及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白酒的品质。而胡永松教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等研究方法有效结合,从制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量化分析、大曲优势微生物菌群的鉴定,以及酒曲微生物菌群多样性3个方面对浓香型习酒架式大曲微生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大曲生产体系微生物群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为揭示川派浓香型大曲酒酿酒微生态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同时,胡永松凭借其数十年对浓香型大曲酒的潜心研究和经验总结,直观地用数字概念定位了大曲在浓香型大曲酒酒体呈香呈味物质形成中的贡献达3成。近年来,结合现代科技,大曲生产工艺的发展在认识了大曲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组成、活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将逐渐结合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控制,使传统的生产工艺长足发展。

提出白酒生态化发展方向

2014年,胡永松提出了中国白酒的生态化,他表示生态化是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是通向白酒产业新型工业化和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并从生态酿酒理论依据,生态酿酒的发展过程和生态酿酒的践行三个方面对中国白酒的生态化进行了论述,描绘了中国白酒生态化的远景,指出白酒行业人士一定要以推进白酒的生态化为己任,以实现白酒产业与生态环境、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

他表示安全和质量是目前中国白酒业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最大趋势,具体表现在生态酿酒技术更为广泛地运用在行业内。未来的白酒企业,必须通过认真落实并严格把控生态酿酒产前、产中、产后的三大酿造系统,以求最大化保障和提高白酒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近年来,胡永松的研究团队已经与一些酒类企业合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在5000亩酿酒工业生态园上,初步建立了“ 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的工业生态链。在那里,绿色原料入窖发酵蒸馏生产出优质酒;酒糟生产饲料和生物活性有机肥( 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专利成果) ;饲料用来养牛、猪、鸭( 该公司5万头优质肉牛项目已正式启动,可年消耗鲜酒糟15万吨) ;动物排泄物和其他下脚料作有机肥或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作酿酒能源;畜禽用作食品加工;其副产物及园区内种植的中药材用作生物制药原料;肥料用于生态农业;植物提供无污染酿酒原材料;炭渣制砖;废水90%回收利用,10%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用于园区绿化灌溉。这一系统不仅实现良性循环,达到生态平衡,而且为沱牌酒生产创造了一个极佳的自然发酵环境。这是我国第一个初具特色的酿酒工业生态园区,已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又如四川绵竹酒精厂整合多项获奖工艺技术,对资源进行梯次开发,形成了较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等量转化,生产全过程几乎无污染,无废物,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一食用酒精生产的“立体生态工程” 亦是全国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