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是今年“双十一”电商的关键词。曾经的“名酒低价噱头”、“贴钱促销战”在今年并没有上演,相反酒仙网与1919纷纷提出健康“双十一”的概念,向行业展示平台自身的盈利能力。没有了口水战、价格战后的“双十一”,更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价格战熄火,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品牌的价格与线下价格相差不大;二是酒企自营或自建平台正在崛起,成为“双十一”的焦点;三是综合类电商平台开始介入酒水电商蛋糕的切分,天猫平台在酒业“斩获”约10亿元。从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价格来看,酒类垂直电商平台与综合类平台在价格上已没有明显优势,甚至综合类电商平台的价格还更低,失去价格优势后的酒类电商平台未来将走向何处呢?不一样的“双十一”又将带给行业什么启示?
、
盛宴之下,“双十一”电商转身
今年,天猫在“双十一”交出了1207亿元的成绩单,其中,酒类交易额在业内专家估测下约10亿元,双双刷新纪录。除了天猫平台创新高的数据外,这场“剁手党”的狂欢盛宴与往年又有了不同。吃瓜群众期待的酒仙网与1919的价格战并没有上演,双方反而“携手”打造健康“双十一”;以茅台、洋河为代表的名酒品牌自营电商异军突起,在气势上已与垂直平台商平分秋色;天猫、京东、苏宁、国美等综合性平台商已“瞄准”酒类这块蛋糕,开启跨界“打劫”模式。
从价格战到求盈利
2011年,酒仙网以单日突破1000万元销售额刺激了传统酒业的神经,而随着1919、中酒网、购酒网、也买酒等加入战团,“双十一”也逐渐成为电商“争名上位”的盛宴。而酒业在经济下行和政策打压下,线下库存“泡沫”为线上价格战提供了机会。由此,每年“双十一”的名酒低价噱头、贴钱促销战都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尤其以酒仙网和1919的电商头把交椅争夺战为甚。
不过,今年的“双十一”,垂直电商们似乎都很理性。除了1919在“双十一”前夕的朋友圈“口水战”插曲外,一众电商在“双十一”当天都异常的乖巧。以“飞天茅台”和“普五”这两款“噱头”王为例,去年699元/瓶的飞天茅台还漫天飞,而全网实际成交价没有低于900元的,已远远高于819元的这条红线。而“普五”的全网价格普遍在729元/瓶,虽然与厂家的出厂价还有一点“摩擦”,但是相对于线下680-690元的渠道价格已有较大的区别。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飞天茅台”还是“普五”,全网实际成交最低价都没有出现在垂直电商平台,而是跨界“打劫”的综合类电商平台。(见表1)
过去,电商可以说是名酒品牌的价格“屠夫”,不过,今年从全网的整体表现来看,价格战已“偃旗息鼓”。
没有了口水战、价格战的“双十一”,1919公开的销售数据为单日4.51亿元,毛利增长270%,而酒仙网则表示实现订单数增长30%,毛利增长2000万元。显然,两家的数据公布“避重就轻”,但今年都集体向行业展示平台自身的盈利能力。
从价格战到求盈利,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电商的地位争夺战已接近尾声,酒仙网早已奠定B2C头把交椅名头,而1919也完成酒业O2O巨头的铺垫,也买酒也找到了在红酒细分品类的优势,中酒网被青青稞酒“收编”,购酒网和1919联姻,电商先行者们“上位”战几乎尘埃落地,再利用“双十一”将流量转化为品牌关注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第二,酒仙网、1919相继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之后,盈利才是当前的诉求。因为对比1919去年和今年在天猫平台的热销指数:从3416011下降到2604912,虽然热销指数不等同于交易金额,但至少可以显示今年的热度在下降,由此不难推测,没有了补贴,电商平台是“牺牲”了部分销量的。
第三,引流成本大大提高。就拿一线品牌来说,经过几年的调整,线下库存已趋于合理,在名酒厂家有意识的“控货”的情况下渠道甚至处于“饥饿”状态。其中,茅台在“双十一”之前的“温馨”提示对于电商而言犹如“温柔一刀”,从过去对付“捣蛋鬼”的强硬姿态到如今的游刃有余,这不仅是对自身产品体系价格掌控能力的自信,更标志着电商们通过“外挂”在渠道扫货的机会在减少,没有了渠道“低价”货的支撑,电商用名酒引流的成本势必会大大增加。
从电商“独角戏”到企业同台“争鸣”
自2009年,酒仙网在B2C领域掀起酒业电商浪潮之后,直至去年在电商领域都是电商平台在唱“主角儿”,酒企在电商自建和自营层面的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
不过作为渠道改造的主要动力,上游厂家在今年“双十一”的表现异常活跃。
首先,白酒品牌官方旗舰店整体表现抢眼。以天猫为例,线上官方旗舰店表现不俗,共有9家白酒企业的官方旗舰店交易指数排名进入前30位,依次是:茅台、洋河、金沙、古井贡、剑南春、董酒、五粮液、汾酒、景芝官方旗舰店。(注:交易指数是根据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核心指标,如订单数、买家数、支付件数、支付金额等,综合核算得出的数值。数值越大反映交易的热度越大,不等同于交易金额。见表2)
从热销店铺排行榜可以看出,厂家主导价格形象的情况下,品牌仍然是电商吸引流量的最主要因素。而在品牌呈现集中化趋势和上游控货趋紧的环境之下,白酒电商自营或自建的潜力将会被凸显。
其次,以茅、洋为代表的白酒企业介入“双十一”之战成为焦点。茅台官方虽没有公布具体的销售额,但当日过亿元已毫无悬念。而另一大佬洋河主推的海之蓝10分钟过500万元,26分钟过1000万元,一小时超越全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在维护价格的前提下,两大品牌以不俗的业绩似乎向行业宣示品牌在电商层面的掌控力。
在这次“双十一”,茅、洋在电商领域的争鸣,酒企品牌的全面崛起,这对B2C垂直电商平台而言不止是分流或运营上的压力,更为危险的信号是酒企逐渐探索出运用电商沟通消费者的方法,摸清线上线下平衡的艺术和构建好线下服务的基础工程。
显然,随着酒企电商在自建或自营层面的加强,电商“独角戏”时代将一去不返。
价格战“熄火”、酒企自营或自建在崛起,而与此同时,综合类电商平台在今年也不甘沉默。
京东、阿里的“窥视”
其实,综合类平台商早就显示出对酒业的兴趣。其中,阿里与茅台的紧密合作、京东与五粮液的战略协议都是两大巨头布局酒水的一环。而今年,天猫开启首届“天猫全球酒水节”,京东成立“酒水正品联盟”更是依靠强大的流量直接介入酒水电商蛋糕的切分。
据阿里巴巴大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天猫酒水用户规模增长近5倍。而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公开表示,“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消费主体,天猫想要在各个细分领域去迎合这部分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现在选择酒水行业,符合阿里进军各个细分领域的既定方针,就是为了扩张自身的商业版图。
而京东方面则表示,将大力扶持国内外的知名酒水品牌,发力电子商务,希望在3年内打造出10家线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酒水品牌。
而今年“双十一”,天猫平台在酒业“斩获”约10亿元,京东方面虽然没有透露具体销售额,但其在11月1日-12日期间卖的白酒足够200万个准女婿在“双十一”后回家搞定岳父。由此不难看出,这两大综合类平台商在线上对于酒类零售的强大切分能力。
“价格优势”利器难以凸显
今年的购物狂欢节除天猫外,京东、苏宁、当当、国美以及唯品会等综合类平台商表现异常活跃。就拿今年价格战的焦点飞天茅台来说,综合类平台商的定价普遍低于垂直类电商。
记者在“双十一”通过对多家电商平台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飞天茅台最便宜的竟是苏宁。
在各大平台中,京东的价格最高,售价1099元,最低价格竟然是苏宁易购,满减之后成交价969元,而酒类垂直电商的53°飞天茅台500ml售价几乎也维持在千元以上。
综合来说,通过各大电商之间价格的对比,酒仙网、1919、购酒网等酒类垂直电商平台的名酒价格与天猫、京东、苏宁等综合类平台在价格上已没有明显优势,甚至于苏宁是这些电商平台当中飞天茅台最为便宜的平台。当综合类平台商跨界“打劫”,开启“收割”模式时,酒类垂直电商平台的生存利器——价格优势已难以凸显时,无疑将成为强力的竞争对手。
从PC端到移动端,综合平台商更有优势
今年天猫“双十一”的1207亿元成交额中,其中无线端占比达到惊人的81.87%。姑且不论阿里方面的有“意识”导向移动端趋势,但总体不可否认的是电商的争夺焦点正从PC端转战移动端,显然,酒业同样逃不开这一规律。
虽然,综合性电商平台在PC端占据了绝大部分流量,但同样有方式绕开他们的流量堵截,如小米论坛及汽车之家等。而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竞争的是用户的手机屏幕,单一的APP无法解决用户下载及黏度的问题,所以大家只能依附在巨头的规则下运作。
当竞争的载体再次转移时,还没有解决APP黏度的酒业垂直电商们又落后一步。
不一样的“双十一”,背后折射出什么?
价格战“熄火”、酒企自营崛起、平台商跨界“打劫”,这次不一样的“双十一”对行业又有什么启示?
垂直电商的“拐点”
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的“零售商业的轮转假说”,即所有新型商业机构都一样,在诞生之初都是“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如果成功,就会改善设施,提供更多服务,就会增加费用,强制价格提高,结果都会与它所替代的商业机构一样,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直至新的商业机构出现。
在电商取代大卖场这一曾经零售中心的过程中,无论是淘宝、京东、凡客诚品以及钻石小鸟,从近几年的发展历程都印证了“低价”才是逆袭筹码。
所以,在酒业电商这场“逆袭”战中,酒仙网、1919等酒业垂直电商正是通过“低价”向市场要到了自己的地位。
不过,从今年的“双十一”来看,垂直电商已逐渐放弃“低价”这一筹码。不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垂直电商们并没有完成从“三低”到“三高”的过渡,最多算是较高市场地位与线下“平价”,高毛利仍是未跨过去的门槛。
显然,放弃“低价”,电商逆袭需要从服务、设施等层面去提升竞争力,从而改善话语权和盈利机会。而放弃“低价”,电商们面对传统零售终端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优势,无疑这是将自身置于与线下渠道同一“起跑线”。由此,在记者看来,这是电商从“低价”转向“平价”的拐点。
而且更糟糕的是,从“双十一”线上的销售状况来看:一方面是酒类销售前20名的品牌占据了80%,甚至更高的销售占比,集中化程度比线下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酒企在积极参与电商自建工作,切分线上流量。尤其是在线上流量成本加剧甚至已高于线下的当下,线上这一竞争焦点将会被迫转移。
拐点后,“新零售”是电商的归宿?
马云在“双十一”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纯电商将会消失,线上线下相结合才是王道”。他认为,未来将诞生一种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物流、数据、技术的完美结合。
马云“新零售”一出,便被酒业以O2O模式类比,二者显然是有区别的。线上线下的统一只是形式,高效率打败低效率才是核心。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短期内甚至可以预见到的未来,线上线下的融合绝对不是以追求速度为使命。什么叫高效率,配送安全且没有过多的二次包装,但绝对不是“极速达”,比如9分钟或19分钟。以此作为核心卖点的O2O肯定不是垂直电商的未来归宿。
那为什么走线上线下融合这条被推崇了?而且目前1919的“故事”和酒仙网转向弥补线下,或者酒企自营探索线上都似乎在印证这条路的正确性。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的低成本和销售端的信息不对称,是传统零售业的秘密,而这个秘密被互联网公开了,所以才会消费升级。品牌商及零售商都非常迫切地寻找新客户和新增长点,所以线上的人到线下去,线下的人到线上去。”这个观点能很好地解释“线上的到线下,线下的到线上”的现象。
最后再回到“新零售”这个并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商业模式上来。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新零售观点的背书是《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实体零售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
显然,政策导向为“新零售”的诞生提供了基础,而“以线下为主体”将成为继互联网+战略之后的“进化”或“修正”。那么,仅从这个政策导向层面来说,“新零售”将是电商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