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晴: 不忘初心,魅力在美酒中绽放

2016年11月23日 第36期        作者:郁璐         2016-12-23       

见汪晴的时候,正是武汉最热的时候,行走在武汉,真的会“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心情也会跟着狂躁。但是一见到汪晴,看着略施粉黛的她,听着如江南女子般柔软的话语,人便一下子静下来。


汪晴一开始并不做进口葡萄酒生意,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喝了葡萄酒,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热爱,汪晴急切地想要了解葡萄酒,于是她苦学葡萄酒知识,顺利通过了WSET 2级考试,曾参加2015年波尔多及阿基坦“心仪葡萄酒”竞赛,并担任评委。武汉每年都要评出全球最优秀的100个单品,汪晴是评委之一。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喝到自己喜爱的葡萄酒,汪晴做起了进口葡萄酒生意,至今已经进入到第七个年头。


“产品优质自然赢得消费者认可”

生意人哪有不追求利益的?但在汪晴眼里,利益并不是她做葡萄酒的初衷。她说自己做葡萄酒完全是出于对葡萄酒的热爱,天生的责任感使得她每次卖酒就像是为客户挑选要收藏一辈子的珍品,认真谨慎。

“我不喜欢操心”,汪晴并不愿意被公司所累,但由于对葡萄酒的热爱,汪晴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不断的去各大葡萄酒产区选品。在汪晴工作室的展架上,摆满了汪晴的心爱之物,这都是她去各大葡萄酒产区,各大名酒庄采购回来的葡萄酒。目前汪晴的产品以法国的居多,涵盖了智利、意大利、澳洲、美国产区的产品。

由于汪晴非常注重性价比,她选择的都是口感好、价格适中的产品,而且只赚取很少利润。譬如说一款在2014年国际品酒会上获得金奖的干红葡萄酒,汪晴在国内只卖70元不到。

“我们不是求着别人买我们的酒,而是把好的品质带给客户。” 这是汪晴给一线业务员说的一句话,在汪晴看来:只要产品优质,消费者一定会认可。

每当有朋友来她的酒庄喝酒,都会说:“咦,你的酒怎么比外面卖的酒好喝呀?”汪晴总会小小的得意一番,她说:“他们买不买是次要的,因为他们喜欢,这个只是时间的问题。我少赚一点都可以,客户买了我推荐的葡萄酒,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汪晴淡淡地笑着说。她不知道正是自己这样的理念,使得经销商和消费者对汪晴信任有加,更成了自己的回头客。


“从‘坐商’变成‘行商’,提升盈利能力”

即便汪晴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商人,但是对于已经做起来的企业,也不能随便就丢了。汪晴总说,“身后有一帮人跟着她吃饭,就算赚得少也要想办法让企业盈利,把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

于是,汪晴开始关注如何打开市场,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她不定期的走访市场一线,从以前的“坐商”变成了“行商”,从渠道、产品、团队、消费者等五个方面进行变革。

首先,在渠道上从依赖团购到全渠道的开发。以前的客户大多是企事业单位,以团购渠道为主,但由于“三公”消费的限制,团购客户订单数据迅速下滑,为了让企业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汪晴开始着眼于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除了保持以高端产品为主的团购渠道,她和团队走访市场,在武汉以外的区域寻找适合的经销商,将中低端产品铺到商超、酒水专卖店甚至餐饮店,用促销拉动销售。目前汪晴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武汉、襄阳、荆州等,省外市场有甘肃。

其次,丰富产品线,开发定制产品。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汪晴在采购产品时,十分注重口感和性价比,把高中低档产品都带回来,并根据需求,投放到不一样的市场。

并且,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汪晴发现定制酒市场潜力巨大。于是她也玩起了定制,与法国的酒庄合作,针对企事业单位、婚宴寿宴等不同的场合和消费者需求,50箱起订,价格多以200元以上的中高端为主。

第三,建立专业团队。汪晴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打理生意,自己继续做熟悉的团购,职业经理人负责开发市场及其他公司事务。

第四,跨界整合资源。汪晴温柔的性格和淡然的处事风格使得很多人愿意和她成为朋友,也更愿意与她合作,她利用周围的优势资源,把产品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形成最大合力,提升产品影响力。譬如参与客户的别墅装修,为其设计葡萄酒窖,以便为客户提供高端产品。

第五,培育消费者。目前,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并不全面,而且汪晴的产品来自于各大产区,有的产品在中国并不知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汪晴利用品鉴会向消费者讲解葡萄酒知识,培育消费者口感。

“好的产品是会说话的”,汪晴对于自己产品非常有信心,经过调整,汪晴的公司年销售额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