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话营销看葡萄酒精准营销

2016年8月1日 第23期        作者:吴昊        2016-12-24       

随着葡萄酒消费的普及以及消费文化的培养,理智型消费群体范围扩大,葡萄酒产品消费升级从单一向多品类多元化发展。自然地,商家也开始从“卖好酒”、“多卖酒”向“卖对的酒”、“卖给对的人”转变。概念上讲这是一次由粗放型营销(Extensive marketing)向精准型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的转变。


“精准营销”主张用“精准的信息”、执行“精准的投放”和确保“精细的管理”,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电话营销,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直接的“精准营销”方式。

同行P女士下班途中接到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电话,电话里温柔体贴的磁性男嗓,细心告知P女士民生银行20周年行庆,赠送金卡客户两瓶法国AOC级名庄酒,产区是拉菲拉图所在的上梅多克波亚克产区,皮质礼盒包装附赠开酒刀和醒酒器,京东售价每瓶696元,赠送条件是先要购买两瓶,即可获赠两瓶,因为是金卡会员还可享受按揭服务,每月仅需64元。如此这般,价格优惠、解说细致、首付低门槛,对葡萄酒了解不深又恰好有需求的大众消费者,是不是立即就下单了呢?

从精准营销三原则来看,案例中商家不可谓不费劲心思。第一,提取“精准的信息”,并在京东做了酒款的单独介绍,同时针对客户拟写了完整的说辞,据后续采访了解,商家聘请了品酒专业人士对客服人员做了葡萄酒知识培训;第二,“精准的投放”,购买民生银行金卡钻卡会员资料,选取年日均存款余额达到一定金额的储户进行电话营销;第三,“精细的管理”,利用银行信用卡平台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也利用银行具有公信力的固定电话拨打,保障客户顺利接听电话。三方面确保“精准营销”彻底执行。

记者采访到了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结果却远不如理论推导般成功,该营销模式成交量甚至还不足2%,即使是成交客户,也再没有后续订单,实收远低于预期。

究竟问题出在何处?为此我们专访了消费者行为学学者、大数据营销专家王波。

王波一针见血地指出,电话营销已穷途末路,一方面现今电话诈骗盛行,消费者对电话提供的信息警惕性强,消费抗性大;另一方面,电话营销的客户体验度非常单一狭窄,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营销传播的需求,是需要淘汰的营销工具。另外王波也提到,嫁接大数据,商家应该扩大思维,不能局限于电话客服推销这种呆板的模式,特别针对葡萄酒这种情感消费品,亟需增强体验度。最值得借鉴的案例是房地产的营销,众多高端地产项目为提高客户体验感,购买银行金卡客户信息,组织主题酒会或者定点旅游,增加与定位客户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找对的人”、“卖对的东西”大前提下,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环境和方式,极大提高下单率。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消费者将面临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尤其是像葡萄酒这样的消费品,市场竞争格局愈加激烈。可见的未来,企业的高增长都将有赖于多维度大数据的强力支撑,以实现精准营销。当数据体量越大,企业越容易向消费者多维度推送产品。大数据技术协助企业商家精准定位消费者,只是新营销的开始,企业商家能否精准判断其所在特定时间的消费情景,传输正确信息达到提升利润的效果,这才是优秀企业商家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