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格局 涌现四大新变化

2017年7月1日第16期        作者:吕咸逊 海纳机构总经理、酒业评论员        2017-07-31       

   进入 2017 年以后,进口酒市场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尤以进口葡萄酒最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个不变的增长趋势。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成长,进口葡萄酒已经成为了中国酒业一个不可忽略的板块,甚至给予了国产葡萄酒中高端市场极大的冲击。尽管季度数据不时也有沉浮,但是一直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这在中国酒品组合中是少有的。增长的大势没有变化,但是进口酒商、品牌运营商的业绩增长方式,特别是市场拓展方式在发生变化。比如招商上要更加重视品牌和产品,而不是过去几年火热的商业模式;这一点,在白酒行业这一轮“强回暖、高回暖”新周期也很明显,川黔等以大品牌、大产品、大布局为导向的名酒厂家复兴迅猛,并且实现了中高端的价量齐升,而安徽等以渠道模式、精耕终端为导向的厂家则相对迟缓。                          两 种 分 化 的 市 场 类 型。 从1919 不同省公司的供应链采购数据看,进口葡萄酒的两个类型的市场分化越来越严重。一个是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湖南等为代表的升级型市场,对进口葡萄酒的要求已经是:1、80-300 元 / 瓶是主流价格带;2、原产国原产地分装,最好是原产国也销售;3、有品牌名称、有品牌故事;4、品质上符合产区特色。一个是以河南、河北、陕西等中部、西部省份为代表的普及型市场,对进口葡萄酒的要求主要是:16-100 元 / 瓶的主

流价格带,核心是要有“进口”的背书、国际调性的包装。

   三类属性的酒品组合。首先名庄酒,也就是以拉菲、木桐等为代表的法国名庄酒,实际上市场容量很大,业内人士估计在 50 亿元以上,但是因为关税的原因可能水货(甚至假货)居多。其次是品牌酒,中高端的是以奔富、麦格根等为代表的品牌酒,这一类的酒品最近几年井喷式的增长。第三是精品酒,这是众多的中小型葡萄酒商、专业级葡萄酒商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过这类产品经常是鱼龙混杂,在限制“三公”消费后曾经严重下滑,但是随着消费的理性化、品质化、个性化,有理由相信此类产品在升级型市场还是很有空间的。

   四大变化的创新路径。第一,以“统一价位、多个品相”为手段的横向大单品组合正在成为进口葡萄酒打造品牌的新方法;比如不到一年就成为了京东、1919 等多个平台销量第一的“智利智象”。第二,以渠道网络平台化为目标的综合酒商正在成为进口葡萄酒的新拓展; “白酒染红”现象正在从酒厂蔓延到酒,葡萄酒的非专业经销商将比专业经销商为进口葡萄酒带来更强、更大的销售团队和分销网络。第三,以“小标签 +B2B”为基础的报税区OEM 正在成为进口葡萄酒的新方式;天津、上海、宁波等保税区都在跃跃欲试。第四,以“跨境电商 + 流量平台”为整合的名庄酒、精品酒新零售即将创造进口葡萄酒的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