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套独特的“算法”
泸州老窖,作为全国老四大名酒之一,在中国白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泸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在浓香领域的研究和对中国浓香白酒发展与推动功不可没。
然而,当茅台、五粮液,甚至洋河都纷纷在赶超自己的时候,现在的领导人——“峰淼组合”提出了“业绩过百亿,重回前三甲”的战略目标。
然而回首3-4年前,大多数名酒企业沉浸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迷茫与试错的时候,彼时的泸州老窖的董事长张良却选择了一条“挺价”之路,试图通过弯道超车,在价格上超过茅台和五粮液,实现浓香国酒的战略意图。他的这套“算法”究竟是什么?
我曾与泸州老窖领导者有过几面之缘,但并无深谈,也没有听到过他在任何地方对此有过解释。但这套算法应该存在,否则无法解释泸州老窖在那个时候的特立独行。同时,这套算法一定充满了吸引力,让泸州老窖在行业调整之初,放弃了四平八稳的调整策略,而采用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招式,甚至这些招式可能风险不小,可是他们也愿意一试。这不免让人好奇,值得一试的理由是什么?
行业调整 这是泸州老窖最好的战略机遇期
然而,泸州老窖的决策者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过他们这个算法,我也没有机会向他们去请教。于是,只能从公开的信息去寻找,看看能否通过一些零散的信息,拼凑出他们当时的那个算法。
在 2012 年行业调整之初,与其他企业的如临大敌不同,泸州老窖的反应是紧张甚至可以说“兴奋”,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在一次采访中,张良曾对媒体说, “现在是泸州老窖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为什么会是“最好的战略机遇期”?难道行业调整不会影响到泸州老窖吗?当然不是!这次调整给几乎所有专注于高端、中高端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既有业绩下滑甚至暴跌的压力,又有转型的挑战。那么,泸州老窖的战略机遇一说从何而来?
《酒业总裁参考》在2013年第1期,曾邀请在酒类行业“深度潜水”的咨询专家,持续服务老村长10年的合肥厚道营销董事长陈斌,对此作出深度解读。因为身份比较超脱,陈斌从纯专业的角度点出了要害所在。他说,泸州老窖下的是一盘大棋,一个关键点就是寻找机会,在高端品牌格局上实现弯道超车,让国窖 1573 赶超“茅五”,甚至完成国窖1573 价格领先,落实国窖 1573 的奢侈品定位。在泸州老窖的产品体系中,国窖1573无疑是领头羊。这个品牌领先,对整个产品体系都有巨大的提振作用。
结合高端白酒竞争态势, “战略机会”的含义就相对明确了。在高端白酒的“三国杀”格局中,国窖 1573 份额最小,品牌形象也相对较弱,价格处于垫底的位置。而正常情形下,追赶领导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行业增长稳定,预期正向的时候,你增长他也增长,而领导者优势会更明显,增长更快,所以,国窖 1573 想要改变茅五国的顺序,难度非常大。甚至有行业观察者认为: “不要说想要改变顺序,就是有明显靠近,都非常不容易。”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 这种想法可能实现
正如世界级的两个冠亚军争夺赛的对手,技术都差不多,就看谁有失误。
如果领导者品牌犯错或者因为环境变化而受阻,对于挑战者而言,就有了靠近领导者,伺机超越的可能性。但是,想要这些千锤百炼的领导者品牌犯错,或者环境变化谈何容易,特别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之下,这样的机会真是千载难逢。
然而, “八项禁令”的出台,似乎为中国高端白酒格局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时间窗。虽然茅台、五粮液在经营上依然稳健,也没有什么失误,但是消费环境变了,出现了不利于它们的局面。在整顿吏治的大势之下,社会舆论紧紧盯着茅台、五粮液,他们不能轻举妄动,甚至要被迫做一些违反市场规律和企业既有战略的表态和事情。受此影响,两大品牌的调整和转型如履薄冰,这正是国窖 1573 发力追赶的好机会。
从市场各方反应可以判断,2012、2013 年这两年高端白酒销售下降。虽然同样遭受“严寒”,但三大品牌的情况还是各不相同。
相比较而言,茅台、五粮液高端产品太重了,占到了企业业绩80%甚至以上,而国窖 1573 所占泸州老窖业绩比重相对小一些,对整体的业绩影响也小一些。俗说,船小好调头,国窖 1573在这次调整中,它可以更加轻灵。当时,在泸州老窖体系,博大公司正处于高增长的状态,对于国窖1573 来说,这就是一个战略机遇。
虽然当时的国窖 1573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价格倒挂,市场布局不完善,渠道结构有待升级,终端执行力不强等;不仅如此,泸州老窖产品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高档刚起步,定价偏高,中低档大而不强等等。这些都是泸州老窖营销体系内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但问题的另一面叫做“机不可失”。时机是最大的战略资源,如果错失这个时间窗口,国窖 1573 想要改变高端三强的格局,可能要再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
我们可以想象,当行业调整发生的时候,泸州老窖的掌舵人面临一个选择,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顺势而为”是指跟从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那样,降价维持基本量,然后对营销体系进行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经营上中规中矩,基本维持原有格局,这样决策者对各方都能够有所交待;坏处就是咱们前面所说,丧失了一个可能,一个弯道超车的可能,浪费了一个难得的战略资源。
“逆流而上”就是尝试弯道超车,这个决策的好处是抓住了改变三强格局的时机,但充满了风险。风险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是虽然抓住了超车的时机,但超车还是有可能失败;第二个风险其实是机会成本,投入资源进行弯道超车,就不会像茅台五、粮液那般去收缩调整。抓住了时机超车,必然失去调整的时机。
如何“逆流而上”,弯道超车?陈斌指出,价格就是“牛鼻子”。价格就是一个门槛,挑战者必须站到市场认知的基准价格线之上,才有机会站到门槛之上去和茅台、五粮液 PK。
对泸州老窖而言,它有一个庞大的系列品牌体系,这些品牌形象和定位才是一等一的大事,是未来的生意所在。
品牌定位在哪个区间,关系着它未来的市场在哪里,规模有多大,利润率高不高,竞争对手强还是弱,多还是少。战略管理者要把这一系列问题捋清楚,然后才是锁定定位、切割市场、扩大份额、规范秩序等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当中,最高端的国窖 1573 首当其冲。因此,逆流而上的“牛鼻子”是国窖 1573 的品牌定位,而国窖 1573 品牌定位的“牛鼻子”又是价格定位。
高端白酒品牌格局,是两只老虎在前面跑,一群狼在后面追。前面两只老虎是茅台领跑,五粮液紧随,而一群狼就是国窖1573、洋河梦之蓝、国藏汾酒、青花郎等,后面还有各地方名酒的高端产品。对这群狼而言,它们的第一目标是价格追上五粮液。追上五粮液之后,才能实质上开始抢夺五粮液的市场,下一步“得陇望蜀”,向茅台靠近。
对于逆流而上的风险问题,陈斌反问道,不做弯道超车,不去涨价,国窖 1573 市场就会很好地保住吗?销售就不会下滑了吗?当然不是 !
有进取心的 泸州老窖选择了“冒险”
对于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的选择题,泸州老窖用强烈的进取心作出了回答,他们选择了高风险的逆流而上。国窖 1573 涨价,渠道对此意见很大,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老窖出台了一系列策略,广招旧部回援,以帮助渠道树立信心,稳定价格,维护秩序。然而,多方努力,渠道依然信心不振,状况百出。
2013 年,尽管未能完成计划中的140 亿元目标,泸州老窖实际完成销售收入为 104.31 亿元。可以说这个数据在当时依然是不错的业绩,与上一年相比,略有下滑。对于行业的未来,泸州老窖依然是充满信心的。其 2013 年年报指出,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但白酒总体销量仍然保持增长,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餐饮习性、文化习性不会轻易改变。此次调整的原因同历次行业调整的原因相同,随着经济发展,行业也必将随经济周期一起走出调整,再度繁荣。”
行业普遍下滑 泸州老窖年报滑坡
而到了 2015 年初,泸州老窖对于行业发展的判断作出了重大转变。其2014 年年报指出, “‘黄金十年’的行业整体高速增长短期很难再现 , 但周期性投资拉动可能带来阶段性机会。行业高、中、低产品均还供大于求,竞争加剧,中低档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退出加快。企业发展取决于各自分蛋糕的能力,分蛋糕的能力取决于公司组织体系合理化、经营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
对于 2014 年泸州老窖业绩不佳,第一条原因归结为: “国窖 1573 挺价过头,造成了较长时间销量的损失、渠道的断流、动销的停滞和经销商信心的损失。”
从数据上看,泸州老窖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53.53亿元,同比下降48.68%;净利润同比下74.41%。其中,高档酒类销售同比下降68.79%;中档酒同比下降81.77%;低档同比下降13.10%。表面上看,把国窖 1573 挺价过头,作为泸州老窖业绩不佳的第一原因没什么大错。确实在 2014 年,泸州老窖整体销售下滑 48.68%,而国窖 1573 销售下降比例近 7 成。但是仔细分析,这里面好像有些问题。
第一,业绩下跌,并非泸州老窖一家。
这一年,除了茅台、衡水老白干、顺鑫农业、沱牌舍得、古井贡 5 家,其余均是下跌。同样在高端,五粮液全年营收下滑 15%,净利润同比下滑 26.81%;业绩大幅下跌的企业也不止一两家,汾酒、酒鬼酒、水井坊均有大幅下跌。这些没有挺价的企业,同样遭遇业绩大幅下跌的情况,泸州老窖的业绩暴跌真的是因为挺价过头么?
第二,国窖 1573 在泸州老窖总体销售盘子中
占比虽然较大,但并不是绝对主力。2013 年年报显示,高端酒占泸州老窖总盘子101.46亿元的28.37%。显然,与茅台、五粮液相比,泸州老窖应该更有能力承受国窖 1573 的业绩下滑。为什么当业绩下滑情况一出现,泸州老窖便改变当初对白酒行业发展的判断呢?难道说,在当初作出决策之时,泸州老窖的领导层完全没有考虑过会出现这样的业绩情况吗?如果说这样可能性比较小的话,那么又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决策呢?
第三,研读2012年以来泸州老窖的年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2012 年,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115.56 亿元 , 同比增长 37.12%,创造了最好业绩和最高的增长。也是在这一年,行业出现调整,泸州老窖领导层决定抓住机遇,放手一搏。这个放手一搏,借着行业调整之际,实现国窖1573的品牌弯道超车,而品牌弯道超车的第一个核心点就是价格提升,只有形成了“价格差不多、档次差不多” 的印象,国窖1573才有可能接近或者超过竞争品牌。
那么,问题就来了。2013 年泸州老窖的年报披露,泸州老窖股份公司 2013 年的业绩目标竟然是 140.00 亿元。在 2012 年的年报中,泸州老窖判断“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甚至下行”; “大量产能有‘过剩’的危机”;对于高端白酒“需求量减少”,市场短期不看好; “中、低端白酒生产企业众多 , 竞争将加剧”。如果对行业中短期走势是这样的判断,为什么又会设定增长率高达 21.15% 的目标呢?这个目标的设定显然是不够理性的。
高目标高增长之下的巨大压力
在我看来,这个目标某种程度上与国窖 1573品牌弯道超车的战略决策是相抵触的。决策者做出了判断,当下的核心点是国窖 1573 品牌超车,经营目标需要相匹配,正常情况下,渠道建设、品牌建设营销团队的建设费用都应该与之相适应,而短期的销售业绩则应该相对保守。想象一下,行业调整之下,国窖 1573 要跨越价格台阶赶上茅台、五粮液,在同时还要实现超过 20% 的增长,这是不是有点理想化?
弯道超车,显然是通过冒险获得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而“顺势而为”则能保持业绩的平滑,让短期业绩不至于恶化难看,这背后是对企业经营两种不同的理念。而泸州老窖 2014 年 116 亿元的业绩目标,显然更像是来自更高层布置的“作业”。如果说 2013 年初,市场情形尚不明朗的话,2013年末就已经很清楚了。不少名酒与泸州老窖相似,为了冲刺销售目标,造成了大量的渠道库存。后来消化这些库存,花费了差不多两三年的时间。在此时不调低目标给渠道以喘息,仍然强调增长,这是有悖市场规律的。
是什么影响了“进取”策略转向
企业之外的力量
除了对惯常情形的了解外,我还愿意将情形退回到 2012 年泸州老窖领导者面对的情形中。
每一个大型白酒企业的经营者,都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如何在完全竞争的白酒市场上,获得竞争的优势;第二是如何持续提升对于区域的经济贡献,甚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都是政府方面特别看重的。规模稍大点的白酒企业,都是当地税收大户;而白酒产品本身,也是当地的风土特产,地域名片;更有价值的是,白酒具有较强的资源聚合能力,能够吸引人流,聚合上下游配套产业,带动区域经济促进消费。因此,以前是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现在变成了“当好省长,办好酒厂”。
政府对于白酒企业的重视,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自 2003 年开始,很少有白酒企业的发展不借助政府扶持的。那个时候,政府不仅积极主动消费,还积极主动推广,而酒厂也借助政府精英的带动作用,不断带动区域消费。很多区域品牌因此成功推出中高端品牌,红极一时。
但同时,白酒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地方税收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不断加强,也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热情高涨。不仅企业人事任命要管,连产品价格、销售目标这些具体事情都要“过问”。本来行业调整,企业需要时间来转型升级,在经营业绩上需要缓冲,短期内可以制定一些低增长甚至不增长的目标。所有人都知道,有时候下蹲之后起跳更加有力。但是,这一道路某些时候是行不通的。
白酒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企业所有的决策,都需要放到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加以检验。对依然是国资主导的白酒企业来说,领导人必须要有这样的能力:一方面影响政府相关人员,对白酒企业经营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判断和预期;另一方面能够协调矛盾,如果相关领导的诉求与企业发展产生了冲突,他能够最大程度提出解决方案。而后者的难度远远高于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
业绩目标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冲突
我们再回到 2012 年末,泸州老窖的领导者此时面临着什么样的决策。在营造良好的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泸州老窖无疑是白酒行业当中最出色的企业之一。为了带动地方经济,泸州老窖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构建泸州老窖集团。再以泸州老窖集团实施“大集团、小配套”的战略,该项企业管理变革,获得了2016年“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对内,泸州老窖专注于白酒工艺技术、营销等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通过混改、外包等方式剥离成独立公司,承接集团业务,通过这种方式,将市场竞争引入企业运营环节,提升服务效率及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对外,他们收缩原先的多元化布局,坚守白酒和金融两大主业,并将酒业集中发展区打造成为酒业全产业链的平台,规划出五大主题业态:100万亩有机高粱种植、100 万吨基酒储存、100 万吨灌装生产、150 万吨白酒配套包材供应、300 万吨物流配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但是,在如何协调好政企矛盾,确保企业战略可以一贯执行方面,泸州老窖的领导者显得力不从心。
从 2014 年年报中读到的遗憾
这时候,企业刚刚实现了 115.56 亿元的销售业绩,增长率达到了37%。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幅度,而企业的体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这样规模的企业,不可能通过寻找市场空档的方式获得增长,其经营战略必然基于对白酒品类发展的判断。而白酒品类的发展,又是社会、经济、消费,以及白酒工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白酒与消费市场是互训关系
白酒与社会消费之间,有一种互训的关系。可以说是有什么样的消费市场,就会有什么样的白酒;同时,白酒的供给又影响着消费市场,有什么样的白酒,就有什么样的消费市场。茅台在高端公务用酒市场培育酱香消费,结果十年下来,酱香酒成为受到社会精英欢迎的新品类;洋河以绵柔为区隔,着力挖掘中高档消费市场,现在四十多度的白酒逐渐被全国市场接受,也成为新品主流度数。
在当时,泸州老窖对于行业的判断是, “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政府政策的影响 , 高端白酒的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 但随着拉动内需政策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 经济蛋糕切分开始向普通民众倾斜 , 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将逐步增强 , 对大众消费将是个长期利好。”
用完备的产品线组合来驾驭变化
不仅如此,年报上还有一句至关重要的话,“公司产品线丰富 , 高中低产品齐备 , 并皆有拳头产品 , 面对消费重心的转移可从容布局。”在我看来,对高端市场,泸州老窖用的词叫做“抑制”。就是长期看好,但是短期内因为外力原因,他们判断没有好的业绩增长;对于中低档市场,泸州老窖的判断是,面向大众消费的中、低端白酒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一定发展时间。
而那句至关重要的话,透露出几个重要的信息,第一,泸州老窖判断白酒市场会出现消费重心转移;第二,泸州老窖对于未来的消费重心转移已经做了准备,至少产品线的布局已经完成;第三,泸州老窖对于行业时机的判断是刚开始调整和转型。这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白酒经营者需要制定战略,驾驭其中的各种变化。而真正能够将战略推行落地的,是结构,而能够持续不断优化结构的,是市场竞争。而一个隐形的条件是,结构化的战略的优势需要长期坚持,在历经市场变化的考验之后,才能成熟显现。企业内外,是否能够接受和容忍呢?
面对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泸州老窖用产品线的高中低组合来驾驭变化。他们不仅有浓香白酒的产品线布局,还有保健酒、葡萄酒等等多酒种的产品布局。泸州老窖是在用产品线组合在布局未来消费市场,通过对不同产品(子品牌)的结构和次序安排,来实现企业整体的平稳增长。高端是国窖 1573,中档市场上面有窖龄、特曲老酒、特曲老字号等,低档市场则是多生超生。相对而言,格局比较明朗、未来预期也比较清楚的就是高档市场。清楚一个,就拿下一个,何况对于整个产品线而言,国窖 1573 就是定海神针。从这个角度我们可能对于国窖 1573 品牌弯道超车的战略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坚持中长期战略面临的现实考验
然而,这样的战略瞄准的是未来中长期企业的利益,企业势必面临两个考验:其一是上下游协作伙伴是否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二是能够决定泸州老窖业绩目标的人能否接受短时期的低增长,甚至下滑。事实证明,这两点都有问题,140 亿元、116 亿元这两个增长性的目标,说明了有关人士不接受不增长,更不用说接受下滑。而调整期间渠道商此起彼伏的声音,也带给了泸州老窖巨大的压力。
2014 年 4 月、7 月,国窖 1573 两次下调价格,9月停货挺价,2015 年 1 月恢复供货,市场价格也开始回升。这一系列动作,宣布国窖 1573 摒弃了自2013 年 10 月上调出厂价以来的弯道超车战略,当时半年挺价努力付之东流。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以后,即 2015 年 8 月,五粮液普五出厂价格恢复到 659 元,并取消了相关补贴。
后记
这是一个独特的案例
一个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大胆”的战略规划,在执行到一半的时候被突然叫停,然后 180度的大转折。企业因此而遭受损失,决策者们也付出代价。然而,后来的行业发展却证明当初决策者的判断几乎完全正确。
令人扼腕的是,从企业战略大掉头到行业解冻,相隔时间竟然只有半年左右,这不得不让人遐想,如果当初不是这样,如果大家都多坚持一会儿,如果……。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如果。
站在四年后的现在,我开始思考,如果将国窖1573 在 2014 年的下滑归结为“弯道超车”,这样说公平么?也许,那个时候行业只是不懂他们而已。即使那个大胆的弯道超车战略因为市场原因没有成功,那些勇敢地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家仍然是值得尊敬的。
之所以要重新梳理这个案例,并不是简单地想为他们抱不平。而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从这个典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那些影响决策更深层的因素。比如,如何在当下与未来的战略上坚持;比如,如何让厂商在懂得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再比如,政府对白酒企业的重视。我国推行市场经济已经三十年了,但我们对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还是不够尊重。有时候,决策的问题不仅仅来自于远离市场的想当然,也来自于不同利益立场,以及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
相关链接:
从泸州老窖品类丰富,高中低档拳头产品都有的产品结构看,它与帝亚吉欧的品牌管理有一定相似之处。这也是目前“峰淼组合”坚持多品牌战略,精准打造“五大战略”单品之所以说它具有先进性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泸州老窖被看好的主要因素,笔者在此链接帝亚吉欧的品牌管理之道的目的,就在于此。
帝亚吉欧的品牌组合之道
按销售量、销售额和营业利润计算,帝亚吉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酒企业。全球烈性酒 20大畅销品牌中,帝亚吉欧占了 8 种。帝亚吉欧的并购侧重于对优势品牌的整合,并不是以规模增长为重心,由此形成了烈酒优势品牌组合,竞争壁垒具有持久性。
为了帮助管理人员保持业务重心和分配资源,帝亚吉欧把旗下品牌划分为三类:全球重点品牌、地区重点品牌和分类品牌。全球重点品牌是在多个重要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畅销品牌,获得最多的营销资源和管理层关注;到 2010 年,相关的营销费用达 13 亿英镑。每一个全球重点品牌都在所有相关市场获得持续的推
广,并由一个全球品牌团队负责。
地区重点品牌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受欢迎的品牌。它们在地区层面进行管理,管理人员根据本地需要调整营销策略。
分类品牌面向特定市场;它们可能以特定类型的消费者或者特定的价位为目标。推广和定位决策由当地管理人员作出。
在继承和收购了大量各不相同的品牌之后,帝亚吉欧对品牌进行分类,这有助于该企业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全球发展和地区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帝亚吉欧在这方面非常强势,他们对旗下所有品牌采用的是“铁腕统治”。
帝亚吉欧自己建立了一套品牌建设标准,在尊重品牌原有文化的前提下,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但凡在品牌整合与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以集团建立的标准、理念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对不同品牌的统一管理。所有品牌的经营销售,都有着相同的、明确的严格规定,甚至连产品包装要作一点小小改变,都必须经公司总经理亲自批准才行。
同时,对于每一个分类,帝亚吉欧都有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这样,帝亚吉欧公司就成了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特有消费特点和消费文化,进行品牌提升产能、品质,争夺渠道和市场的总指挥,形成了一种“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