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博弈

2017年3月16日第8期        作者:文 / 邓波 编 / 罗莉        2017-08-09       

高端白酒涨价潮

   2017 年春节之后,白酒市场先是传出普五、1618KA 供货价和建议零售价上调的消息,52 度普五供货价上调至 809元,零售建议价 899元,紧 接 着 就 是 普五、1618 缺 货,暂 停发货,各地普五价格应声而涨。

   一天以后,国窖1573 部分区域传出停货消息。

   2 月 23 日,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第五号文件《关于执行国窖 1573 经典装商超及酒行渠道新零售价格体系的通知》,国窖 1573 经典装的零售价格被上调到899 元。这个价格与十天前五粮液普五商超零售价“恰好”相同。

   为什么会出现高端白酒这样密集调价的情况?所谓物价上涨、通胀压力确是事实,但绝对不是高端白酒价格上涨的原因。对于这几个品牌而言,成本的上涨,不需要用涨价来消化。

   高端白酒涨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价位需求,二便是品牌博弈的需要。

   身处消费升级的时代大潮之下,而白酒又恰好是“社交礼器”的性质,消费者对于品质要求的提高和面子价值的提升,推动了白酒涨价。十年前,普通人聚饮三五十元一瓶便是好酒,而现在百元以下都感觉不好意思。高端白酒消费,升级更加显著,今年春节多地市场茅台年份酒出现断货,便是明证。因为消费升级大潮浩浩荡荡,通过占据更高的价格,构建更高的品牌形象,抢占未来竞争的有利地位,便成为高档白酒品牌竞争的基本逻辑。在这个逻辑之下,茅台、五粮液一直在争夺白酒价格第一。他们交替领跑,国窖 1573 紧追不舍,客观上为整个白酒拓展了价格空间。

   消费升级还在继续,价格依然是品牌博弈的关键因素。高端白酒市场规模依然在增长,竞争将向深度发展。因为 2016 年销售任务完成情况较好,2017 年,一线名酒几乎各家经营业绩上都有“余粮”。因此,穹顶上的博弈将围绕价格展开,一是抢占更好的地位,二是实现量价最佳平衡点。

复盘:白酒价格与品牌的前世今生

   这看起来是一个荒唐的说法。价格怎么可能成为品牌决定性的因素呢?在经典的营销理论中,与品牌相对应的词应该叫做价值,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品牌价值上。而价格则是由价值确定的,是价值的货币化体现。价格,不过是品牌身上长出来的一根毛而已,根本无法与品牌相提并论。

四个典型案例

   对白酒而言,价格定品牌不是一个笑话,而是行业发展的实证。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背后,都在证明着这个逻辑确实存在。

   实证一:1993 年,酒鬼酒以新创品牌姿态,直接切入 300 元,高于茅台五粮液,遂形成全国性热销,1994 年酒鬼酒公司从 1.48 亿元增长至 1999 年的 4.99 亿元,到 2001 年,酒鬼酒年销售收入达到 5.18 亿元。酒鬼酒的成功,直接启发两家川酒企业泸州老窖和四川全兴,1998、1999 年,这两家企业分别推出了当时的“超高端酒”——水井坊和国窖 1573。这两款产品,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开局——一款新品横空出世,定了一个“跳空高开”的价格,远高于茅台五粮液,两年内便形成了相当可观的销售规模。

   实证二:1989 年 3 月,为了应对价格放开之后的滞销,不少名酒企业下调价格,执行“降度降价”或者“名酒回归民酒”的战略,古井贡、汾酒、泸州老窖、四川全兴等企业,虽在九十年代初期获益,但 1995 年之后逐渐陷入困境;而另一些名酒,经过短暂调整之后,坚定踏上涨价之路,并获得持久增长,如五粮液、茅台、剑南春,在 1995 年前后,形成“茅五剑”的格局。

   实证三:茅五剑的格局演变,似乎也在证明这个规律。1998 年以前,茅台价格高于五粮液,五粮液价格高于剑南春,因此高端白酒形成了固定称呼“茅五剑”。这个称号也有品牌排位的含义。但事实上,因为剑南春有意滞缓涨价,拉开与茅五的距离。但 5 年以后,剑南春品牌对行业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与茅台五粮液已不可同日而语。到 2010 年前后,行业中已经有不少品牌挑战其地位,“茅五洋”、“茅五泸”、“茅五汾”的说法不绝于耳。

   实证四:茅台贵喝茅台,五粮液贵喝五粮液,消费者似乎一直在追逐价格更高的白酒;而五粮液和茅台的市场号召力,似乎也与其价格领先程度有关。在汾老大黯然让位以后,因为历史原因,市场形成了“茅五剑”的领袖组合。2003 年以后,剑南春涨价不积极主动,白酒领袖品牌只有茅台与五粮液角逐。1998 年五粮液价格超越茅台,市场明显偏爱五粮液,五粮液量价齐升高速增长,而茅台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步履艰难。此时五粮液获得另外一顶桂冠——白酒大王。到了 2008 年,茅台价格超过五粮液之后,茅台量价齐升,获得了高端白酒市场最大的增量。此时,高端白酒消费者纷纷以喝茅台、喝酱香酒为时尚,而五粮液虽然依然有大量拥趸,但其市场活跃性却略显下降,不如从前。

价格与品牌互为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在高档白酒品牌发展过程当中,品牌与其主力产品价格有高度相关性。无论是从品牌定价格的方向,还是从价格影响品牌形象的角度,都能找得到例证。也就是说,价格与品牌相互影响,这种特殊情形,也许同当下中国社会认知白酒品牌的方式密切相关。

   这可能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刚刚摆脱贫穷,初步接触富裕的阶段性特征。无论是韩国、日本,还是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曾有过这样的阶段。人们热衷于炫耀财富,而不是享受财富本身。这时候,社会消费会呈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非理性特征。追逐豪华汽车,酷爱奢侈品,都是这个阶段标志性的特点。我们现在可能正处于这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转型的时期。在当下,人们还是将豪华汽车当作“事业成功”的标志,这种氛围之下,单单让白酒品牌停止价格游戏是不现实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与白酒产品的社会属性有关系。当一种产品的识别变得很复杂,消费者没有把握的时候,品牌就会变得很重要。可以降低消费风险,简化选择。当消费者对于品牌也无从辨识,而这个产品又具有鲜明礼器特征,与东方特有的“面子消费”高度关联。这种情形之下,价格可能就会成为品牌价值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第三个原因,来自于历史形成的认知惯性。我国白酒市场的高端品牌脱胎于“中国名酒”体系。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名酒划定白酒价格竞争基础。这些“中国名酒”占据着白酒消费的高端,定价也高于普通白酒。在 1986年,11 种名酒的综合价格分布在 6 个档位,形成三个价格梯队。名酒评选中,排名靠前的名酒,国家定价高,如此,品牌与价格的关系被牢牢固定下来。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 ,也为价格放开后,高端白酒最初的价格竞争格局奠定了基础。从福建市场为例,1985 年其四种省优白酒的零售价格在 0.77 元 / 瓶 -1.43元 / 瓶之间。而当时的 13 种中国名酒的定价则在 3.2 元 / 瓶 -8.0 元 / 瓶之间。其中贵州茅台的价格遥遥领先,超出第二名五粮液约50%。而中国名酒的最低定价是福建地方名优酒最高定价的 2.24 倍。

提问:弯道超车,国窖之路为何如此曲折

   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如果说,价格本身就是当下品牌价值的要素之一的话,那为什么在2013 年,当高档白酒零售价格全面下挫之时,国窖 1573 弯道超车,上调出厂价至 999 元。在这个逻辑之下,国窖 1573 的战略决策就应该是完全正确的。那为什么又会遭遇市场崩盘式的失败呢?

   从 2006 年到 2016 年这十年间,高档白酒三个代表性品牌,茅台、五粮液、国窖 1573,相互博弈,抢夺价格排名。

   在 2008 年前,五粮液价格最高,产量最大,排名第一;2008 年,茅台、国窖 1573 先后发力,价格超越五粮液。茅台成功超越,稳定住第一把交椅,迎来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国窖 1573虽然也实现了价格超越五粮液,但随后遭遇重创,市场严重萎缩,几近崩溃。为什么同样是价格超越,国窖 1573 的超车之路就如此曲折呢?

茅台价格是怎样超过五粮液的

   茅台五粮液的“第一价格之争”,无疑是这盘三国杀的第一看点。2008 年,茅台出厂价第一次超越五粮液,由于五粮液在 2003、2004 年的激进涨价的影响,导致五粮液在随后与茅台的价格竞赛中逐渐被动。此时,五粮液价格倒挂超过 15 年,市场已经形成了顽固的惯性倒挂。在与渠道的博弈中,五粮液疲态渐显。而茅台经过近十年的高端消费者培育,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所有经销商都是加价销售,市场零售价一涨再涨。

   2008 年,由于宏观经济首次出现降速,高档白酒销售受到了一些影响。五粮液在 2007年年末一次常规性涨价之后不久,茅台抓住机遇,在 2008 年初涨到 439 元。这是茅台多年以来第一次主动涨价,而且随着这次涨价,全国多地市场零售价也立即反应,零售价格超过了五粮液。五粮液不甘示弱,也将价格涨到438 元,怎奈零售价格不够坚挺。

   五粮液立即反击,在 2008 年中秋节前夕,将价格反超,提升到 469 元。怎奈渠道掣肘太大,直到年底春节,价格也未能到位。而此次反超,反而给渠道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由此,五粮液因为涨价,与渠道分歧绷到了最紧。

   2009 年初,茅台借助春节前的销售热潮,完成决定性的一涨,直接从 439 元到 499 元,价格再度反超。五粮液渠道压力已到顶点,反击乏力,一直拖延到 2009 年 8 月,才从 469 元提升到 509 元。即使如此,还不得不对个别经销商做出妥协,在价外给予一些优惠和补偿。

   这次涨价,“渠道带病”的五粮液已有强弩之末之感。2010 年,茅台顺水推舟把价格推到563 元,轻松超过五粮液,毫无悬念成为白酒第一高价品牌。

国窖 1573,那次不成功的跳跃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价格上超越五粮液,是 国 窖 1573 的 市 场 目 标。2017 年 2 月 23日,国窖 1573 经典装再度调价,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一有机会,国窖 1573 就会“弯道超车”——首先从价格上咬定五粮液。

   国窖 1573 选择的时机大致相当,与茅台是前后脚。2008 年 1 月,茅台率先涨价,国窖1573 随即也涨价到 408 元,与五粮液价格基本持平;到了 8 月份,国窖 1573 再次涨价,此次涨幅较大,涨价之后出厂价变为 468 元,超过五粮液。此时的五粮液,渠道压力巨大,就像一个不善奔跑的人,眼见着被对手超过,也不得不跑两步喘口气,再跑两步。直到 2009 年的 8 月,五粮液才调价,重新超过国窖 1573。

   虽然在价格上超越了五粮液,但国窖 1573同样也感到了巨大的渠道压力。涨价后不久,国窖 1573 不得不采用跟五粮液相近的策略,希望能分阶段将价格上涨到位。但是,国窖1573 价格由此倒挂,终端销售也受到影响,销量有所降低。

   此后两年,国窖 1573 始终采取压迫五粮液的定价策略。2010 年,国窖 1573 名义出厂价格为 519 元,五粮液为 509 元;2011 年,国窖 1573名义出厂价为 619 元,与茅台持平,五粮液强行将价格上推至 659 元,渠道一片哗然;2012 年,茅台将出厂价格推到 819 元,国窖 1573 也强行将出厂价推至 889 元,到 2013 年 2 月,五粮液再涨 70 元,出厂价到 729 元。事实上,五粮液、国窖 1573 的渠道此时已经是满目疮痍。

   强行拉抬价格的后果很严重,2014 年 5月,五粮液终于绷不住了,出厂价格从 729 元下降到 609 元,这是二十余年以来五粮液第一次下调出厂价。而泸州老窖受伤更深,据 2014年报,泸州老窖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48.68%,仅53.53 亿元,相当于被腰斩,而净利润更惨,同比减少 74.41%,仅 8.80 亿元。

价格成立的关键在渠道信心

   回顾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三年的高端白酒品牌的博弈,我们发现,白酒品牌竞争的要点在价格,而价格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渠道信心。只要渠道有信心,白酒品牌的价格基本可以成立。那么,渠道信心从何而来?渠道信心来源于市场动销。按理说,对于一线名酒,市场动销几乎没有障碍。

   但是,市场动销受制于两点,一是市场秩序,二是供货量。事实上,五粮液、国窖 1573两大品牌均存在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至于供货量是否过度,则很难评判,较大可能的是供货量并不均匀合理,部分市场超量,部分市场货量不足。相对而言,茅台经销商区域大小合理,市场秩序相对规范,供货量不足,更有助于市场秩序。

众论:茅台需要加入高端价格竞赛吗

——总编室里关于茅台的一场对话

   正月廿四,成都一个难得明媚的午后,九石传媒书茶香融的总编室里,首席顾问杨军、总裁秦柯、副总编辑邓波、邹周,与到访的著名业内权威人士钱雷、名酒大商王笑卓等一起,漫无边际地聊着与这个行业、与这个时代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各种话题,其中相当长的一段对话,是围绕着茅台展开的,内容则是从五粮液发出“涨价函”开始的……

   邓波:秦柯在去年初写过文章,说白酒企业应该摆脱“价本位”的陈旧竞争模式,但现在看来,“价位”还是高端品牌的第一竞争点。茅台春节成功“稳价”之后,五粮液春节没过完就发文调价控货,听说国窖 1573 马上也要调价控货。茅台在寻找最佳量价平衡点,五粮液追赶茅台,国窖 1573 紧咬五粮液,这个格局各位怎么看?

   钱雷: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上扬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是对产业而言,意义不一样。茅台的价格波动并不具备实质意义,换句话说,只有五粮液涨价,对行业,对其他企业才能产生影响力。其次,茅台的涨价是市场需求推动的,是供需关系调整的结果,更像是市场行为,五粮液涨价则是企业主动作为,是竞争需求导致的结果。而且不管市场表现怎样,茅台对价格的稳控措施是明确的,雷打不动的 819 元厂价就是证明。他还有一些保障措施没有用,比如遍布全国省会城市的直营店,理论上可以把终端价格一脚刹车踩死的。所以我们看到,茅台去年一年无论是挺价,还是控价都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在整体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话,那就是茅台应加强对于渠道价格空间的管控。

   从 819 元到 1300 元,这个空间显得大了一些,如果厂家对这个空间管理放松了,会削弱茅台整个渠道承受压力的能力。

   邹周:您的意思是茅台已经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产业之上的生存方式,如果极致一点,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使中国白酒产业全线溃败,茅台依然可以是茅台?

   秦柯:这么说过于偏激了,至少在我们所知所见的范围内还找不到一个先例。但这很好地点到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命题:茅台究竟强大到了什么地步?茅台在量与价的游戏中是不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当它想要“GDP”时,就可以通过放量来获得规模,当它想要“形象”时,则可以通过控量来实现高度……

   我当初提出“摆脱价本位”,是站在这一个观念基础上:白酒企业的下一步竞争主题是现代化竞争,现代化竞争将考验企业系统能力,它不仅包括产品品质、文化内涵、品牌传播、营销技术等等,同时也包括体制、资源、金融、人才等等。比如,社会形象就已经成了限制茅台终端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在其他品牌那里并不突出。

   邓波:顺着秦柯的话说,茅台的问题实际上回归到了品牌上。品牌形象影响着大众的情绪,这些情绪又使得社会对品牌形成不同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茅台终端价格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品牌形象管理的问题。

   杨军:价格要考虑竞争因素,但是不应该由竞争来定,也不该由社会当下的反应来定。人们对价格的反应是阶段性的,不应该由此为茅台定价。三年前,社会对公款吃喝感到无能为力,会过度反应,茅台价格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一个伟大的品牌,必须要有穿越时代的能力,定价不能完全因为社会当前的情绪左右。

   茅台价格高还是低,可以借助参照物来评估。其他白酒品牌的价格,对茅台并不具备参照性。茅台曾经秉持的与社会平均工资保持一定相关性的定价方式,是一种放眼全国的智慧。

   但是现在,全国人民收入水平差距拉开,酒种多元化,生活形态与二十年前有很大变化,要寻找新的参照体系。我认为,可以参照法国的人头马 XO。这个产品的定价是历史性和全球性的。我个人比较偏爱白酒,在我看来,茅台定价可以略高于路易十三。它目前价位在 1300 元左右,茅台的价位可以略高,个人认为,可以在 1500 元左右。

   秦柯:不完全是,我觉得目前至少还有两点有待提升。系统竞争的意思,就是不能有短板,企业必须在每一个因素上都要做得足够好。

   茅台已经是白酒最强,但系统当中还是存在两个隐患:第一是对消费分层缺乏应对方案;第二是渠道成员不够年轻化。

   高端消费市场在分层,这一点茅台有所察觉,但是我还没有见到有力的应对手段。社会的变化,会投射到茅台的消费中。收入差异进一步拉大,茅台现在既需要 LV,也需要爱马仕。今年多地市场年份茅台卖断货,就是茅台在“爱马仕”市场供给不足的体现。另一方面,在“LV”市场,茅台通过降价捕捉到了一批商界精英,社会大众,但是茅台传递给这个市场的品牌信息,却又主要是“爱马仕”市场的,其中错位现在不明显,但差异将越来越大。

   茅台对经销商是很好的,但是经销商年龄偏大,生活状态已经偏向于安逸与舒适。未来茅台市场运营,偏偏对经销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关系着茅台未来的品牌落地。茅台在调整过程中吸引了一批年轻经销商,但总体上比例还需要优化。

   邓波:我把问题拉回来,茅台无需理会其他白酒品牌的价格竞争吗?

   王笑卓:我认为不是这样。高端白酒市场上,公款消费虽没有了,但是喝这些酒的基本上还是原先那一群人;茅台、五粮液、国窖 1573,虽然价格上拉开了差距,但是消费人群还没有分开,相互之间依然在转化。对我们经销商来说,虽然消费场景变了,但出量的渠道还是团购。

   以我个人的感受,目前高端白酒市场确实有明显的增长,茅五国三个品牌对于这一块市场的争夺也是很激烈的。在我那个区域,茅台凭借品牌力拿下一部分,国窖 1573 应该是更加积极的抢夺市场增量,五粮液则显得迟钝一些。

   茅台虽然现在有一定的安全性,但高端市场远未定型,加强竞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白酒品牌竞争的要点在价格,而价格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渠道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