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宁夏搞了个大园子

2017年3月16日第8期        作者:文/冯俊 编/马仁        2017-08-09       

——专访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 郝林海

 

   生在河北,长在山东,学在甘肃,业在宁夏,一个个葡萄酒产区串联起了郝林海的生活轨迹。而如今,郝林海在宁夏搞了个大园子,在他的布局和推动下 , 园子里从无到有,从荒芜到生机盎然,已然成为宁夏的一张名片,这个园子就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在郝林海的引领下,宁夏产区从默默无闻到获奖无数,成为全新崛起的中国葡萄酒代表性产区,40 多家酒庄 200 余款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得奖项。在他的主导下,宁夏产区逐渐确立了“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模式,建成酒庄百余个。在他的推动下,宁夏产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风土条件、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唯一列级庄评选制度,赢得了国际葡萄酒界的普遍认可。葡萄酒产业也由此成为宁夏自治区最靓丽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增长点。

珍珠不一定要大,但要精美

   贺兰山的每一个酒庄,都是一颗美丽的珍珠。而这些酒庄不追求规模,追求的是葡萄酒的品质和风格,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酒庄是珍珠,众多珍珠串联起来,就形成了珍珠项链,这条项链就是贺兰山东麓产区。

   郝林海分管农业工作时,宁夏的葡萄酒根本没有产业一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国有酒厂。而有了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想法时,他也摒弃了大资本、大投入的工业化酒厂,前瞻性地在10 年前就提出了“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方向。

   他说: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唯一定位酒庄酒的产区,在宁夏之前,产区的概念也少被提及,多是由一两家大工业酒厂领头。宁夏产区一开始就发展众多的小酒庄,不支持工业化,搞大规模投入。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宁夏开始就持开放的态度,听取了很多国内外专家意见。

   宁夏既然拥有先天种植出好葡萄的自然条件,就应该利用好的葡萄做好酒,梳理各方意见之后确定了‘小酒庄,大产区’的路子。”

   “招商的时候也会先要求酒庄种植葡萄,葡萄园出酒了,酒庄才出酒。你有 100 亩的园子,就出 100 亩的酒,如果只有几亩,那你就只能出几亩的酒。同时宁夏产区不支持农民自己种葡萄,现在 55 万亩葡萄园都是酒庄自己种植,质量为先。”

不能等葡萄长了 20 年再把它挖掉

   去年 8 月到 12 月,郝林海从西到东,从新疆走访到通化。观察到有些产区的 20 年、30年的葡萄藤因为政府换届问题而被挖掉,实在可惜。葡萄藤长得很慢,抵不过政府换届的速度,领导想法不同导致了葡萄酒产业发展不连续,这不是企业本身的原因,实际上是政府的轻重缓急,侧重不同。

   郝林海感叹: “一个葡萄酒产区发展,就是等着葡萄藤成熟。你葡萄好了,一个好产区就出来了。但是,领导换届往往带来一个问题,政策连续性不好。我们经常看到张书记一个想法,马书记又是另一个想法,领导班子 5 年一换届,这葡萄藤还没有成熟呢,有可能又去种西红柿了。这样的产区出不来。我们产区比较好的地方在哪里呢?我在这个位子上,连续干了 3 届,15 年时间,葡萄藤慢慢长出来了。这在别的产区,是很难的。”

   “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我跟自治区几届班子都达成比较好的共识。领导班子加深了对葡萄酒和葡萄酒产业的了解,认同了我们的思路,并且为宁夏产区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便利和支持。宁夏葡萄酒产业能够快速发展,成为自治区第二大支柱性产业,跟几届班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产区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统一的管理,但是对于酒庄的自身经营,郝林海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过多,是老虎,就要让它放归山林。市场竞争,就要让这些企业到市场上去拼杀,不管做好做坏,政府和产区必须保持克制,不能大包大揽。

   “我们这个产区,最好的状态是每年都增加四五十个新面孔,而且每年都少四五个老面孔。四五家企业做不下去了,退出了,保持一定的新陈代谢,让市场对这些酒庄进行筛选,我们这个产区整体上才会有活力。事实上,很多世界顶级名庄,经营者也是几经转手的。”郝林海说道。

   宁夏建立自己的列级酒庄分级制度也是为了引导酒庄长期建设,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百年企业。郝林海介绍,宁夏的列级酒庄制度借鉴于法国,但又不甚相同。法国列级庄始于 1885 年,它以欧洲消费中心伦敦的消费价格和消费者反应为主要评价因素,宁夏的主要得分内容不以消费价格为主,而是以技术条件、葡萄藤质量,每亩的葡萄株数,葡萄藤年龄,陈酿条件和酿酒师的资格等条件来评价酒庄。宁夏现在有多少列级庄,中国就有多少列级庄,因为这个制度目前只有宁夏有。

   宁夏列级庄采用五级制度,现在评选出的只有四级庄和五级庄。而且有门槛,比如葡萄树龄 5 年以上才能评选列级庄,这一条就卡掉很多新建酒庄。评价的标准也会根据酒庄发展情况和业内评价调整,调整也是公开进行的,如此列级庄制度才会更加完善。从第一次评选列级庄到现在已经4年了,酒庄种好葡萄,酿酒师资格到了才能进入下一级评选,必须先到四级才能评选三级,可能评选一级庄时就是现任庄主的儿子或者孙子主管了。

   但是郝林海坚信随着基础越来越牢实,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就会维护同一份葡萄酒事业,这不是换一个领导能影响的。等到宁夏产区有 300 家酒庄的时候,大势就已经定了。

走出去,请进来

   近年郝林海常带领宁夏的酒庄参加包括糖酒会、vinexpo 等展会,产区也时常组织酒庄经营者去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交流学习,宁夏的酒庄旅游也非常盛行,2016 年共接待游客35 万人次。

   宁夏产区一开始就以开放的姿态,国际化的视野在发展,目标也剑指国际顶尖产区。郝林海希望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与国际接轨,在产区发展中不落后一步。他作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 OIV 的观察员,已经连续 5 年参与OIV 的年会,向世界报告宁夏产区的情况。今年 5 月份 OIV 也会授予郝林海特殊荣誉。

   在 5 年的交流中,郝林海发现国外对中国葡萄酒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以前不相信中国能有好酒,到现在认可中国可以酿出好酒,但是质疑宁夏的葡萄酒风格太像波尔多。因为宁夏主要栽种的品种也是赤霞珠和美乐,并且和波尔多酿酒师的技术交往深厚,中国也有波尔多情结。但是这 10 年打下了基础,宁夏的酒现在起码像波尔多了,后 10 年要更突出这个产区的特色,坚持小酒庄,发挥各家的特色。

   目前宁夏已经有 70 多个葡萄品种了,尝试哪些小品种更适合宁夏风土,比如马瑟兰、马尔贝克等,同时鼓励新建酒庄种植小品种葡萄。

葡萄酒位列宁夏第二大产业

   宁夏产区发展最迅速的就是最近十个年头了。过去宁夏没有葡萄酒这个产业,煤炭、电力、铁合金、水泥等重工业是主流,葡萄酒排在 100 位都不为过。提出发展葡萄酒产业后,郝林海尽心尽力主持了多项工作,包括为葡萄酒产业立法,成立宁夏葡萄酒局,发展规划都是郝林海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列级酒庄制度也是他和专家一条条讨论出来的。现在葡萄酒已经是宁夏第二大产业,电力之后就是它,2016 年生产葡萄酒 1.2 亿瓶,实现综合产值 200 亿元。

   现在宁夏葡萄酒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有 40 多个酒庄获得过国际和国内葡萄酒赛事金奖。郝林海回忆,以前有个别专家来到宁夏说这个产区不错,酒不错,都以为是恭维之词。直到 2011 年加贝兰 2009 年份获得了Decanter 国际金奖,郝林海用非常激动来形容当时获知这个消息时的心情。

   此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国际赛事上频繁获奖,产区的知名度也渐渐打开。

   郝林海个人也被授予“2016 年度风云榜风云人物”。

   中央领导来到宁夏时也对宁夏葡萄酒的发展给予了肯定,有的领导惊讶于国内也可以做出好葡萄酒来,并直言颠覆了他的印象。说到这里郝林海面露欣慰,据他介绍,宁夏已经有四五家酒庄的葡萄酒上过国宴餐桌了。

养花、遛狗、喝酒

   从宁夏自治区政府班子退出来以后,郝林海坦言心情更好了,身体更好了,事情却更多了。郝林海现在过着一种让人艳羡的充实生活,他分享道: “现在我每天至少阅读2个小时,有时间看之前没看过的书,看过的书也能再温习,每天要写 3000 字的文章;我收养了很多狗和猫,每天要喂他们,操心他们;还要为花修枝、移土;我还喜欢钓鱼,一个礼拜至少三次,从午饭后到下午 4 点;一个礼拜再画两幅画。”

   同时郝林海还做着自己喜欢的葡萄酒,每年榨季自己挑选葡萄,发酵、陈酿,乐在其中。

   葡萄酒仍是无法割舍的事业,对于贺兰山东麓产区,郝林海期望它成为中国最好的酒庄酒产区,只要一说起中国葡萄酒都会提及宁夏,贺兰山的每一款葡萄酒都能找到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