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收藏,从名酒开始(三) 终于盼来“香型” 的“新八大名酒”评选

2017年3月1日第7期        作者:文/曾宇 编/饶斌        2017-08-11       

当“文革”结束后,中国酿酒业逐渐从这片席卷一切的红色海洋中恢复过来,重拾信心,召开了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意义重大。因为在这届评酒会上,终于第一次按香型进行酒类评比。“酱香突出、窖香浓郁、清香纯正、蜜香清雅”等专业的对香型风格描述,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中国酒事中,普遍认同最具权威性的,是自 1952 年至 1989 年的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酒会评选出的名酒名单,成为老酒收藏者必知的基本常识。而这些名酒,亦是收藏界的香饽饽,有些甚至因为市场稀缺一酒难求,炒出数十万元的高价。上两期[曾藏]已经介绍了前两届,本期要跟大家继续分享的,是召开于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和当时评出的“新八大名酒”。

回顾: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与新八大名酒

   1979 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大连召开,彼时中国酿酒业在历经文革磨砺和阵痛后,终于看到了希望。

   由于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多种香味白酒混评,以至于香气大的酒体占尽优势,最终茅台酒只能屈居第五,这样的评比结果引起国内哗然。在第三次评酒会上,第一次按香型进行酒类评比。

香型是为了评酒方便

   有关香型与酒的关系,并非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我们是先有了酒,然后发现了酒与酒之间香味、口感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香型的概念。

   而“香型”这一专业名词的诞生,是为了评酒会评选方便。酒的原料、工艺、储存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酒会产生不同风格;如此一来,将风格各异的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则显得不公平。将白酒风格大略分为几个类别,这样便可以避免各种风格不同的酒相遇的场面。

   有了香型,酒厂申报的时候心里有数,评委评比时也有了依据。评选则显得更为专业而公平。

乌龙频发 报错“香型”

   然而,越来越专业的评酒会上仍然出了乌龙事件。老牌名酒西凤酒便因为没有把握好游戏规则,在选报香型的时候“投错了娘胎”,上报了“清香型”组,结果被淘汰;而全兴大曲酒,本应上报“馨浓型”,却阴差阳错地也报成了“清香型”,从此与名酒称号失之交臂。

   在这次评酒会上,由 22 位评审组成的白酒评酒团按色、香、味、风格四个方面品评名酒,最终评出中国八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董酒、剑南春、洋河大曲酒。

   白酒评比在此次评酒会上的历史作用是重大的,因为它统一了各种主流香型的风格描述,这种对于香型的认可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消费者选购产品的一大标准:

   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

   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香长;

   清香型酒: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口、余味爽净;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值得一提的是,清、浓、酱、米四大香型酒中,只有米香型白酒没有一个代表性品牌能够跻身中国名酒行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日后我将在米香型白酒收藏篇中专文提及)。

   第三届评酒会后,中国的白酒业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一时间,白酒市场风起云涌,各厂家为了求生存发展、增进销量都铆足了劲。

收藏: “老八大”与“新八大”体系化收藏 升值空间大

   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评选的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酒、全兴大曲、茅台酒、西凤酒、汾酒、董酒,在陈年白酒收藏界俗称“老八大名酒”。第三届评酒会上西凤、全兴大曲落选,取而代之的则是剑南春和洋河大曲。这样的组合,则被称为“新八大名酒”。

   新、老八大名酒迄今仍是中国酒业之翘楚,其中不少名酒甚至一改形象,推出了华丽的高端产品——曾经的泸州老窖,如今变成了国窖 1573,全兴大曲更名为水井坊;而洋河大曲则推出了以梦之蓝为代表的高端系列。从收藏的角度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老八大名酒已成经典,如能进行体系化收藏,则既可满足升值条件,又有着极大的历史还原和文化收藏意义,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