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帕实地感受: 美国葡萄酒的快速发展与“强壮”

2017年11月1日 第24期        作者:文 _ 邹周 编 _ 罗莉        2017-11-01       

  9 月下旬,美国纳帕的葡萄园逐渐开始进入采摘季,那些早熟一点的葡萄已经熟得发蔫。相比较法国的波尔多,同样葡萄园林立的美国纳帕更像是新兴的贵族,势头还在上升。曾经创造过“世界上最贵的一款赤霞珠来自纳帕谷而不是波尔多”的历史;即使是普通的纳帕赤霞珠也要好几百元才能买到;美国葡萄酒不仅在新世界派系排名靠前,在所有葡萄酒酿造国中,也毫不逊色……这使得虽然纳帕在葡萄园面积上只占加州的 4%,但总产值竟然占据了加州的 27%。

   9 月 21 日,记者踏上了加州纳帕的土地。一望无边的葡萄园和林立的酒庄,正在告诉我们这里像波尔多,但这里绝对不是波尔多。

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葡萄酒酿造

   纳帕谷总体而言属于地中海气候,而这恰好是最适合葡萄种植的一类大气候。此外,纳帕谷当地的雾更是对气候调节起了巨大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累积和酸度的保留,同时葡萄的生长季得以延长,其内质更加丰富。而且,纳帕谷的雨季几乎集中在冬天,葡萄在生长季鲜少出现霉病,年份差异不如波尔多明显。

   此外,纳帕谷的土壤丰富多元,几乎全球一半的土壤类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所在的几天,没有遇上雾,进入采摘季,白天晴空万里,温度还是很高。为了保证采摘时少损害葡萄皮,当地酒农告诉我们:这些葡萄常常需要在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采摘,因为夜里温度降低后葡萄会更硬朗,不容易破皮。

   作为美国最好的产区,它既类似于法国的波尔多,又更像法国的勃艮第(Bourgogne)。纳帕谷是公认的名气大,但是其葡萄种植面积仅为18,210 公顷,只占加州的 4%。然而,纳帕谷的总产值却达 530 亿美元,占据加州葡萄酒总产值的 27%。高昂的土地成本和附加值最终都会分摊到每瓶葡萄酒身上。纳帕葡萄酒贵,地价贵是一方面,人工成本高则是另一重要原因。

   但对于这样一个产区,人们都愿意多花点钱来购买这里的葡萄酒,酒质本身肯定是 ok 的,这就要提到葡萄本身。

葡萄原料昂贵,目前新园林立

   纳帕葡萄酒厂很多,其中 95% 的酒厂属于家族所有,80% 的酒厂年产量少于 1 万箱,65% 的酒厂年产量低于 5 千箱。尤其是膜拜酒就是以产量稀少著称,也正因为产量少而又名气大。

   我们在吉拉德酒庄品到了一款山坡地的赤霞珠,口感的确非常棒。但酒庄人介绍,这款一年只有 3 个橡木桶,因为量少不会外销,只定向提供给客户。(顺便提及一句,吉拉德酒庄就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先生宴请习近平主席时宴会用酒的提供者。)

   再以赤霞珠为例,最便宜的赤霞珠葡萄酒价格也为 4,500 美元 / 吨,优质的可以达到 20,000 美元 / 吨,最昂贵的甚至可以达到 150,000 美元/ 吨。这还是此前的价格,很明显这个价格还在增长。

   在纳帕记者看到非常多葡萄苗和年轻的葡萄树,很明显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也使得酒农们希望种植出更多葡萄。

人文条件:有全球人才更有传奇人物

   相比较偶尔非常久远的葡萄酒酿造史,美国历史都不过短短 200 多年,美国酿造葡萄酒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就是近 100 年来葡萄酒在当地发展非常迅速。

   这必须提及一些重要人物。以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为代表的纳帕谷先驱为当地优质葡萄酒树立了世界级里程碑,罗伯特·蒙大维本人更堪称纳帕谷乃至美国葡萄酒之父,对美国葡萄酒的贡献可以说至今无人能及。

   此次纳帕行,也专程前往了蒙大维酒庄。可惜斯人已逝,如今蒙大维酒庄已归美国星座集团。

   提 到 传 奇 人 物,自 然 不 能 落 下酒 界 泰 斗 罗 伯 特· 帕 克(RobertParker)。作为美国人,他的个人影响力对母国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纳帕谷许多默默无闻的酒厂就是因为帕克的高分甚至满分而声名远扬,进而价格飙升。

   作为移民文化为主的美国,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纳帕谷同样如此。来这里投资建厂的外国人非常多,各行各业跨界经营的葡萄酒奇才也不少。要知道,罗伯特·蒙大维先生老家也是意大利。他后来同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合作,制造了经典的opus one , 同样是对美国外来的资源的整合。

   美国今天非常著名的葡萄酒 BV,同样在受益这种与葡萄酒先进资源的整合。如今 BV 已经被富邑集团收购,其中国市场的量也越来越大。此行在BV,我们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BV 的葡萄园也非常多,在其中一块葡萄已经完全成熟的葡萄园,拍了不少好照片。

   外来人士和外行带来的活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对纳帕谷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在教育上一向很先进,葡萄酒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你去到纳帕谷酒庄和酿酒师聊天就会发现,许多酿酒师都是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学(V & E)专业,这相当于毕业于葡萄酒专业的“哈佛”。除了美国,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新旧世界酿酒师都来这里上过课。更重要的是,法国不少人喜欢到美国投资,美国的酿酒师也喜欢去法国酒庄做酿酒实践,这种交流使得美国葡萄酒发展非常快。

营销模式:独具一格,也更市场化

   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市场之一,身在美国的纳帕谷自然成为了天之骄子,也成了众人最爱。美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非常成熟,消费者在葡萄酒购买方面也非常有自信,越来越多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葡萄酒,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自身也很爱美国酒。当本土消费量大的时候,出口量就会减少,价格自然容易抬高。在纳帕餐厅的酒单上,我们很容易看到纳帕的酒动辄 100 美金以上,甚至有高达 600-800 美金。

   众所周知,波尔多的葡萄酒基本是通过酒商再销往世界各地,而纳帕谷有的酒庄直接采用邮件直销法。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但出产优质葡萄酒的知名酒庄,往往会选用这种方式。部分酒庄甚至还要先进入其候补名单,等前面有人出局了,等候的人方可以顺利享受酒庄直销价。而大规模的酒庄则会考虑采用俱乐部模式,针对不同的群体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积极性。

   这些策略的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美国本土市场就已经足够大了,而且消费者普遍有非常强的购买力。皇帝女儿不愁嫁。

葡萄酒旅游非常成熟

   在纳帕,有个游客必拍的招牌景点,而这又无时无刻不在向全世界宣传着纳帕谷。的确,纳帕谷是加州最有名的葡萄酒旅游胜地,每年的观光人数可堪比迪斯尼乐园。而专门为纳帕和葡萄酒建立的品酒小火车更是一大特色,每天都有客人在这辆小车上享受葡萄酒和葡萄园带来的惬意。

   有很多酒庄是需要预约的,比如这次我们行程中的数家酒庄都必须提前预约,参观讲解品酒的费用每人几十美金。美国人的确是很懂享受生活的群体,他们很喜欢在节假日走访酒厂,除了休闲,自然少不了喝酒和买酒,而这就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消费。

   在这里必须要提及爱之堡酒庄,很多圈内人士简称为古堡。非常壮观的意大利式的古堡,地下三层存放的橡木桶更让人瞠目结舌,一个又一个地下回廊全是存满酒的橡木桶。而建筑本身也是奇迹,其中大量的用料和装饰品都来自欧洲,甚至夸张到每一块都从欧洲运过来。当然今天,爱之堡酒庄,也是纳帕的旅游热门景点。当地游客众多,酒庄外的停车场基本停满。

   另外纳帕当地有非常著名的热气球项目,坐在热气球上,伴随着太阳升起,俯瞰整个纳帕产区和周边产区,壮美的葡萄园也无形中强化游人对这个产区自然条件的更多认同。

   纳帕谷好酒众多,在拍卖市场也非常吃香。始于 1981 年的纳帕谷拍卖会更是非常成功,每年一次的拍卖会总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使得全球酒友和媒体都对纳帕谷有着持续的关注。当然,它的成功不在于拍卖酒款之名贵,而在于将慈善和商业宣传结合。对于酒厂来说,他们都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做了好事,可谓是一举两得。

   说得更直白一点,美国葡萄酒的经营者们,实际上非常非常懂营销。他们尽管没有波尔多那么多历史沉淀,但是加以现代化的营销技术,使得美国葡萄酒的地位和价位都较高。

必须要说的《巴黎盲品会》

   “1976 年正值美国建国 200 周年,当时的一场《巴黎盲品会》彻底改变了纳帕谷乃至美国葡萄酒的命运。这场盲品会是让法国葡萄酒和美国葡萄酒 PK,然而谁都没有料想这次盲品会的胜出方竟然会是美国。于是如同平地一声雷般,美国这个当时默默无闻的产酒国(尤其是纳帕谷)瞬间名震全球。”

   这段历史,无论你去哪一家酒庄的品酒室,品酒师都可以给你津津乐道。

   如今,纳帕谷云集了整个美国绝大多数的顶级酒庄,是新世界拥有名庄最多的产区。而所谓的膜拜酒一般是指名气大、产量小、评分高的昂贵精品葡萄酒。纳帕谷可以说是膜拜酒最多的产区,这里除了具有出产好酒的先天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这里离旧金山非常近,各行各业的人才和资金都很容易流入,给古老的行业增添了波尔多不曾有过的活力和新思路。

   加上酒评人和媒体的推动,使得这里的膜拜酒更加快速地崛起。另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也功不可没。比如中国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播放的电视剧《鹰冠庄园》就反映的是纳帕的酒庄。而 2008 年上映的《酒业风云》(Bottle Shock)正是由《巴黎盲品会》这一历史事件改编,虽然略有虚构,但极尽可能地还原了当年的历史事件。

   而此前于 2004 年热映的《杯酒人生》(Sideways)也对美国葡萄酒行业同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即便记者之前没到过纳帕,但因为这些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的存在,也似乎对纳帕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当此次的实地之行,更像旨在去验证。

   而验证的结果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落在了一个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种结合的爆发力是惊人的,事实也是如此。

   美国酒特色鲜明,此行我的感受是,无论是酒精度还是结构、风味都非常突出,我的朋友用了一个词“强壮”,虽然不够精准,倒也能涵盖很多方面。

   正如地大物博的美国,正如每条公路都在奔跑的大车,人们喜欢这种奔放、这种宽大和厚重,纳帕葡萄酒的确非常配热烈地拥抱生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