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虽去,精神长存

2018年5月1日第09期        作者:文 左右脑策略咨询机构总经理  权图  编 杨婷婷        2018-05-08       

南渡北归,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提到中国内部动乱,除了武将,文人的存在也不可忽视。

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的是《南渡北归》。《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是著名作家岳南所著的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

我的推荐理由是,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师虽去,但精神长存。

该书讲述了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

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在其中有细致入微的表现,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最终,书中坚韧绚烂的生命终究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发出沉重的呻吟,读来让人震撼。

岳南笔力深厚,能把学者们的一生戏剧性地展示在你面前,印象深刻的有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成,胡适,梅贻琦等。但文中并没有牵扯到他们过多著作,读起来丝毫不觉艰涩。

其中,王国维一腔热血却终投湖,头陷淤泥,强大的精神让人折服。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句话也让人久久难以忘记。

或有人认为这没有必要,但这正是大师不平凡的地方。

岳南认为,王氏真正的死因是殉文化而死,是不忍见到即将衰亡的中国文化令人心酸的悲怆结局而死,其死是对当时混乱的时局和世风日下的现实作出的近似“尸谏”的抗争。

梁启超的爱国、先进思想同样让人敬佩。在当时世界范围的考古学迅速发展,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事考古工作的人却都是以各种名义来华的外国学者。他对这种现状不满,希望有中国人自己出面做这一工作。“以中国地方这样大,历史这样久,蕴藏的古物这样丰富,努力做下去,一定能于全世界考古学上占有极高的位置。”

这种自信与魄力让人深深折服,唤起了我们对中华的信心。

李济虽与梁启超相差23 岁终成挚友。“以考古家眼光看中国,遍地皆黄金,可惜没人会捡。”从李济这一句形象的话便可看出他的思想以及与梁启超的相契合,更相像的还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学术是天下之公器,中外合作是可以的,而且在当时条件下还是必需的,但古物是公有的,而且是国有的。”李济的国际地位与眼光没有使他在爱国、维权方面做任何让步。因思想的共鸣而结成的友谊是绝对纯粹而坚定的,中国血液与爱国更让爱国人士自发团结及渴望和平。

在民国大师的一生中在精神与物质的折磨下依然能够勤于治学,并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做出如此辉煌的成绩,会给人很大的鼓舞。

时代更迭,我们是否在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想想这些大师们的故事呢?

他们也曾风华正茂誓言要在各自的领域开创一番事业,却遭受日军侵华带来的国破家亡的痛苦,万里迁徙,在西南一隅忍受贫困疾病,为中华民族保存文脉。

抗战胜利后,本该投入继续自己的事业,怎奈国共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留在大陆准备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大师们却因自由思想而不能施展才华,大师们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困厄之后,晚年还要忍受更加非人的折磨,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总而言之,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师虽去,精神长存。

今日,在白酒行业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只有勇往直前,挑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把中国的白酒技艺发扬光大。尤其是当下,年轻人都以喝洋酒为荣,我们更要加大弘扬传统白酒文化的力度,不能冷落了我们的白酒文化,它们也是艺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