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精酿啤酒团体标准即将诞生的背后

2018年12月16日第24期        作者:文 杨欢  编 张琛        2018-12-17       

号称国内首个精酿啤酒团体标准在11 月底到12 月初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专业人士认为,此背后是处于萌芽时期、却不断升温的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近几年,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中产阶级崛起,工业啤酒逐渐陷入疲软期,而精酿啤酒,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啤酒巨头加强萌芽期布局

11 月9 日至11 日,第三届CCBA中国精酿啤酒大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专业评委的阵容,赛制的优化吸引了众多酒家报名参赛。据中国精酿大赛组委会数据显示,从2015 年开始,中国精酿啤酒行业以每年40% 的速度高速增长,虽然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只占整体市场不足1%,但目前在中国已有800 家精酿啤酒的品牌。而中酒协此前有数据预测,未来精酿啤酒的市场份额有望占据市场的3% 到5%,生产单位逾3000 家。而在近几年,精酿啤酒也逐渐发展为消费和投资热点,在酒业引起越来越高的话题度,也因此受到了行业内外资本的青睐。在工业啤酒销量放缓的环境下,许多啤酒厂商将目光投向价位更高、更具本土特征的精酿啤酒。

国内外工业啤酒巨头布“精酿”啤酒局。在中国精酿啤酒刚起步时,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品牌是不会错过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据悉,工业啤酒巨头们在2015-2017年进行了一系列投资,目前美国最大的40 家精酿企业中,至少有12 家由巨头参股或控股,其中属百威动作最多:2011年,啤酒巨头百威英博收购了芝加哥精酿啤酒品牌“鹅岛”,在中国推出鹅岛IPA、312小麦艾尔和Honkers 艾尔这三款啤酒。2016年,收购了上海啤酒屋“开巴”。2017 年,百威收购上海精酿啤酒餐吧“拳击猫”,借此将精酿啤酒打入潮流圈。今年,百威公司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开出“拳击猫”品牌精酿啤酒餐厅。今年1 月,百威投资6000万人民币在武汉工厂内专门建造了一条精酿啤酒生产线;今年7 月,百威宣布正式与天猫酒水新零售达成战略合作,旗下鹅岛、拳击猫等精酿啤酒品牌也将加入酒水新零售大军,线上消费者流量增长了242%。

从国内啤酒巨头来看,华润雪花、燕京等纷纷开始侧重布局精酿啤酒。借助与喜力的联手,华润雪花拿到了多个精酿品牌资源,并考虑拓展产品分销渠道、促进产品多元化的收购标。青岛啤酒推出青岛皮尔森啤酒、全麦白啤、IPA 精酿啤酒和经典1903;燕京啤酒自2013年开始研发德式小麦白啤,桂林漓泉的全自动精酿啤酒生产线也于2017年6月正式投产;珠江啤酒推出雪堡红啤酒、黑啤酒、白啤酒、蔓越莓啤酒、桂花蜂蜜啤酒等系列的精酿啤酒,并在精酿啤酒生产线及体验门店建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

舶来品的成功方式是否也要靠“舶”

精酿啤酒的概念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场以更高品质的原料收购精细化酿造代替传统工业生产的精酿运动让精酿啤酒开始进入大众视线。到2008 年,以高大师、拳击猫、丰收精酿为代表的第一批精酿啤酒品牌开始在中国萌芽。精酿啤酒在美国是成功的。从数据来看,精酿啤酒占美国啤酒消费量的12.3%,销售额的22%,也就是说,在美国,平均每喝掉 7杯啤酒,就有 1 杯是精酿啤酒。而相比中国啤酒年消费量450 亿升,精酿占比估计远低于1%,中国精酿啤酒领域充满了无限潜力,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酒商以及个人加入精酿大军的原因。

尽管行业被普遍看好,精酿啤酒在中国仍处于抬头期,想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仍有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精酿啤酒缺乏合适的渠道和消费场景。另一方面,相比于美国具备协会认证制度、工厂制定严格的认证标准,中国市场目前显得混乱,巨头的布局,小酒企的参与,甚至一些进口啤酒平台也在瞄准这块新蛋糕,行业缺乏整体规范制度。

单从营销场景来看,美国精酿啤酒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在于美国的酒吧和酒馆文化。根据美国精酿啤酒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有大大小小超过6000家精酿品牌,而支撑这些品牌走向大众的渠道正是美国的酒吧文化。美国的酒吧与中国的烧烤、火锅店是差不多的,遍地开花的酒吧天然成为了啤酒销售的第一渠道,而酒吧之间的竞争当然需要更多品牌和口味的啤酒以求差异化,这些酒吧是精酿啤酒文化在美国得以发展的发酵罐。

对于中国精酿啤酒的场景挖掘,美国的酒吧文化给出了模板答案。中国已经看到酒吧对于精酿啤酒的强大助销作用。11 月4 日, 在南京长江后街1912 街区高大师酿造工厂店,时尚中国酒品牌江小白联合精酿啤酒品牌“高大师”, 举办了一场“致敬有路之夜”的活动,以中国酒和精酿啤酒的一次碰撞, 展现出了江小白在时尚饮酒市场的影响力。据了解,活动现场, 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品尝江小白+精酿啤酒的混饮。一杯江小白倒进一杯“婴儿肥IPA”中, 当中国酒和啤酒在舌尖交融的一瞬间, 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味觉。

如今,以混饮:精酿啤酒+ 果汁+纯白等已经成为打入年轻消费市场的最好案例。借助时尚的生活理念,借由网路新媒体传播,迅速提升市场知名度。

而从营销,产能,渠道来讲,美国啤酒巨头们的手段无处不透露着金钱的影子。以百威为例,砸钱、广告营销渠道一个不少。百威旗下的“爱国系列啤酒”,“迷彩系列”,打造暴风电子音乐节等,每一笔都花重金渲染品牌效应。而对于中国精酿啤酒企业来说,一方面,大的酒商有成本承担在电商、餐饮和经销商渠道方面的布局,然而效果不佳。小酒厂缺乏品牌和消费者认知度,一时之间很难找到合适的渠道来打开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大多精酿啤酒产品都以产品作为核心驱动力背后,除了对产品的绝对信心之外,也受制于资金的因素,打造品牌、教育消费者要大量的投入,是众多精酿啤酒老板难以承担的。

精酿啤酒本身具备一定的文化属性,因此,在中美文化差异下,中国精酿的成功不能完全靠“舶”(复制)美国精酿的成功之道,但学习是必然。在完善市场制度、增强消费力方面,美国精酿市场的做法非常值得中国学习,以发展和创新的精神促进中国精酿的良性发展。